第3章

陈文启眼中漾开笑意,如春风拂过河水。他握住她的手:“那我也告诉你,我愿此生伴你看尽辋川河的风情。”

新的药铺很快建起,比原先更宽敞亮堂。柳青方将招牌重新挂上,看着女儿和陈文启忙里忙外,捋须微笑。

次年春,柳艳明与陈文启成婚。婚礼依镇上的传统办,热闹了整整三日。

又过两年,柳家药铺增设了西药柜,由柳艳明主管。她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药结合,深受乡民信赖。陈文启仍在小学堂教书,课余编写乡土教材,教孩子们认识辋川的草木河流。

柳艳明有时仍会去石桥头坐坐,看夕阳下的辋川河。河水千年如一日地流淌,带走了落花,沉淀了岁月,滋养着岸边的生命。

她想起自己曾经逃离又归来的旅程,想起父亲说的那句“辋川河总是养人的”。

果真不假。这河水养着草木,养着人家,养着绵延不绝的生活与爱情。

一阵风过,垂柳轻扬,拂过水面,荡起圈圈涟漪,渐远渐淡,终融于流水之中。

风情千万种,尽在这辋川河中。

婚后的生活,如同辋川河的流水,既有平静无波的日常,也有偶尔泛起的涟漪。柳艳明将上海带回的见识与父亲的祖传医术相结合,在新扩建的药铺里,特意辟出了一角明亮的空间,摆放着玻璃柜台,里面整齐陈列着常用的西药。起初,镇上的老人们对此颇多疑虑,仍只认柳青方开的草药方子。但渐渐地,一些急症、外伤的乡邻,在柳艳明熟练地消毒、包扎、服用见效快的西药后,感受到了切实的方便,这小小的西药柜也逐渐被接纳。

陈文启依旧在学堂教书,下了课,便来药铺帮忙。他心思细,算盘打得精,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柳青方省了不少心。傍晚时分,若是两人都得闲,便会沿着河岸散步。陈文启会给她讲学堂里孩子们的趣事,或是新近读到的文章;柳艳明则会说些药铺的琐事,或是父亲偶尔透露的某个古方的精妙之处。他们的话题,渐渐从山外的世界,更多地沉淀于脚下的这片土地与身边的人群。石桥、流水、垂柳,依旧是那些风景,但因身边之人不同,在柳艳明眼中,每日都透着新的温情。

一年后,柳艳明有了身孕。消息传出,整个辋川镇似乎都洋溢着一种喜悦。卖豆腐的老妇送来了最嫩的豆腐,河上的船家送来了新打的鲜鱼,学生们也变得格外乖巧,似乎生怕吵到了先生的宝宝。柳青方虽不语,但翻检药材时,总会特意挑些温和滋补的,默默放在女儿常用的案台上。

孕中的柳艳明,更容易疲乏,常常坐在药铺后堂的窗边,望着外面的辋川河发呆。河水映着天光云影,缓慢而坚定地向东流去。她抚着日渐隆起的小腹,感受到一种与这条河、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深刻联结。她的生命,正在孕育新的生命,而这条河,将继续滋养她的孩子,如同滋养她,以及世世代代的辋川人一样。

分娩是在一个春日。雨后的辋川河水量丰沛,流淌声似乎都比往日更响亮些。经历了一番艰辛,柳艳明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啼哭。

“是个男孩。”产婆笑着贺喜。

陈文启握着柳艳明汗湿的手,眼眶微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柳青方在门外踱了半天的步,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罕见的、舒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