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手机又亮了,还是赵芷荩。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周屿,你到底想怎么样?” 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像是在处理一件麻烦的工作,“天宇都已经道歉了,你还揪着不放有意思吗?他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大城市打拼多不容易,你就不能大度一点?”

我靠在冰冷的玻璃上,听着她的话,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赵总,” 我刻意加重了 “赵总” 两个字,“我说了,不用道歉。你们继续,我不打扰。”

“你这是什么态度?”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我们结婚五年,你就这么不信任我?我那天只是看他说清明节没人陪他去扫墓,觉得他可怜,才陪他去的!”

“可怜?” 我轻笑一声,指尖划过玻璃上的冷凝水,“扫墓需要搂着他的腰拍照吗?扫墓需要你在他亲戚面前冒充他媳妇,说你们早就在一起了吗?扫墓需要他发完合影又删了,转头就发朋友圈专门艾特我吗?” 我一字一句,声音平静得连自己都觉得意外。

电话那头沉默了足足十几秒,然后传来赵芷荩放软的语气:“屿,对不起,这事是我考虑不周。但天宇真的只是年纪小不懂事,开了个不该开的玩笑。你了解我的,我怎么可能看得上他那种……”

“哪种?” 我打断她,心脏像是被针扎了一下,“农村出来的?家境贫寒的?还是说 —— 比你丈夫年轻,比你丈夫更会说好听的?”

“周屿!” 她彻底恼了,声音里带着哭腔,“你非要这么逼我吗?我和他真的没什么!”

“没什么” 这三个字,她已经说了不下十次。从第一次我发现林天宇深夜给她发 “赵总晚安” 的消息,到后来看见他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再到现在的 “扫墓” 合影,她永远在用这三个字搪塞。

我闭上眼睛,五年的点点滴滴在脑海里闪过:出租屋里的热汤面,创业初期的互相鼓励,拿到第一笔投资时的拥抱…… 那些曾经温暖的记忆,如今都变成了扎人的碎片。

“假期结束后,我们去把手续办了吧。” 我说完这句话,没有再等她回应,直接按下了挂断键,然后关机。

手机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无比轻松。像是背负了很久的重担终于放下,又像是被困在迷宫里许久,终于找到了出口。

客厅里依旧安静,只有窗外的霓虹偶尔在地板上投下流动的光影。我走到茶几前,拿起那份摊开的项目报表,轻轻合上。或许从一开始,我们想要的就不一样了。她追求的是更高的地位,更多的光环,而我想要的,不过是当初那个能一起吃泡面、一起谈未来的人。

只是可惜,我们终究还是走散了。

第 2 章

认识赵芷荩那年,我 25 岁,她 23 岁。我们都困在互联网大厂格子间的洪流里,加班到深夜是刻进骨子里的常态。

那是个深冬的凌晨三点,中央空调的暖风早就停了,我裹着冲锋衣敲代码,指尖冻得发僵。忽然听见隔壁工位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 是赵芷荩。她伏在键盘上,肩膀一抽一抽的,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报错提示像无数根细针。明天就是项目交付日,她负责的核心模块卡了整整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