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晚拿着苹果,指尖传来苹果的温度,眼泪差点掉下来。她以前对张薇不算特别好,只是偶尔会给她涨点工资,没想到现在,却是这个以前不起眼的下属,给了她一点温暖。

从那以后,林晚在超市理货的时候,张薇总会偷偷给她留些临期但还能吃的面包,或者把卖剩下的蔬菜包送给她。林晚一开始不肯要,张薇就说:“林总,您别跟我客气,这些东西扔了也是扔了,您拿着吧。”

日子虽然苦,但也不是没有微光。苏晓以前有点娇气,现在却变得懂事多了。她会在放学回家后,帮林晚打扫卫生,还会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些菜回来,跟林晚说“妈,今天我给你做西红柿炒鸡蛋”。有次林晚发烧,躺在床上起不来,苏晓就守在她身边,给她敷毛巾,喂她喝水,还跟她说“妈,你别担心,我已经跟老师请假了,会照顾你的”。

林晚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心里又酸又暖。她以前总觉得,要给女儿最好的生活,要让她住大房子,穿名牌衣服,可现在才明白,女儿需要的,不是这些物质的东西,而是她的陪伴。

社区里有个志愿者服务站,经常组织志愿者帮老人做些事,比如陪老人聊天,帮老人用手机交水电费。有次林晚路过,看见服务站的牌子,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在公司的时候,也组织过员工做公益。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跟负责人说:“我想当志愿者,请问需要吗?”

负责人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叫刘姐,笑着说:“当然需要啊,我们这儿正缺人呢。”

刚开始做志愿者的时候,林晚还有点不适应。她陪一位独居的王爷爷聊天,王爷爷耳朵不好,她得凑到王爷爷耳边,大声说话。王爷爷跟她讲自己年轻时候的事,讲他的老伴,讲他的孩子,林晚就坐在旁边听着,偶尔点点头。有时候王爷爷会拉着她的手,说“姑娘,你真好,跟我女儿一样”,林晚听了,心里就会暖暖的。

后来她又帮老人用手机交水电费、挂号。有位李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去医院都要排队挂号,林晚就教她用手机挂号,还把挂号的步骤写在纸上,给李奶奶揣在口袋里。李奶奶很感激她,经常会给她带些自己做的饺子,说“姑娘,你尝尝,我亲手包的,皮薄馅大”。

做志愿者的日子里,林晚慢慢找回了以前的感觉——不是当老板的那种成就感,而是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她发现,原来不用靠财富,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感谢。

有次社区组织手工活动,教老人做刺绣。林晚小时候跟着外婆学过一点刺绣,没想到现在居然派上了用场。她帮老人穿针引线,还教她们怎么绣简单的图案。有位老人看着她绣的一朵小花,笑着说:“姑娘,你绣得真好,要是能卖钱就好了。”

老人的一句话,让林晚心里一动。她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些刺绣品卖?她以前在国外出差的时候,见过有人卖手工刺绣,生意还不错。于是她从网上买了些布料和线,利用晚上的时间,绣些小钱包、小挂件。

刚开始绣的时候,她的手有点生,绣出来的图案歪歪扭扭的。但她没放弃,每天晚上都绣到很晚,手指被针扎破了,就贴个创可贴继续绣。苏晓看着她这么辛苦,就说:“妈,你别太累了,咱们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