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理念的差异已初露端倪。
几天后,王建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员战略会议。
PPT做得极其精美,全是图表、数据和英文缩写:KPI, ROI, SOP…他大谈“设计流程工业化”、“创意元素模块化”、“用数据驱动审美决策”。
“……所以,我决定引入全球领先的‘DesignOps智能评估系统’。”王建国点击下一页,展示出一个看起来极其复杂的软件界面,“所有设计方案,在提交给客户前,必须通过该系统进行量化评估。系统拥有庞大的‘大众审美’数据库和算法模型,能从色彩和谐度、信息传达效率、元素复杂度等27个维度进行评分,确保输出的设计成果既美观又符合市场最大公约数审美,降低试错成本…”
台下,设计师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和荒谬。
老张低声对陈默说:“这…这玩意儿能评估创意?审美能量化?”
陈默眉头紧锁,没有说话。
王建国仿佛听到了质疑,补充道:“我知道大家可能会有疑虑,认为这会限制创意。但我们要相信科技,相信数据。这套系统在海外很多大型营销公司已经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出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会议结束,王建国特意叫住了陈默:“陈总监,你是公司的创意核心,希望你能带头使用这套系统,给团队做个表率。”
陈默看着王建国,语气平淡却坚定:“王总,设计不是流水线生产。美和创意无法被算法定义。这套系统,我用不了。”
王建国的脸色微微沉了一下,随即又挂上笑容:“陈总监,不要抵触新事物嘛。公司投入巨资引入这套系统,是为了长远发展。试试看,说不定有惊喜呢?”
第一次正面冲突,看似平和,实则硝烟味十足。
接下来的日子,王建国的“降本增效”组合拳陆续打出。
他先是要求设计部全面评估软件授权费用,试图用开源或廉价软件替代部分专业设计软件,被陈默以“严重影响输出质量和效率”为由强硬顶回。
接着,他又提出要削减物料打样和印刷的预算,要求“寻找更具性价比的供应商”。陈默直接带着一批新旧供应商打样的实物盲测结果走进王建国办公室,后者在明显劣质的纸张和色彩面前,暂时收声。
最让设计部无法忍受的是,王建国开始频繁让一家廉价外包设计公司参与内部项目会议,美其名曰“引入外部视角,激发鲶鱼效应”。但对方提供的方案往往粗糙而流于形式,严重拖慢了项目进度。
“默哥,王总又让那家‘白菜设计’的人来看我们‘寰宇’新季度的提案了!”小林气鼓鼓地跑来告状,“他们懂什么啊!就会抄模板!”
陈默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再忍了。寰宇集团是公司最重要的客户,也是他的设计理念能得到最大限度尊重和实现的乐土,绝不容许被破坏。
他直接走进王建国办公室,开门见山:“王总,寰宇的项目,我希望外部团队不要再参与。这会干扰我们的创作节奏,也可能泄露核心创意。”
王建国从财务报表中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不悦:“陈总监,兼听则明嘛。外包团队的成本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但有些基础性工作做得并不差。我们要善于利用资源组合,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