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衣阁的夜
雨下得毫无预兆。
我正蹲在“鬼屋民宿”的门口换灯泡,头顶那盏锈迹斑斑的老式吊灯闪了三下,像极了某个亡魂在眨眼睛。雨水顺着屋檐滴进我后颈,冰得我打了个哆嗦。
“这破地方,连电都不想来。”我嘀咕着,拧紧最后一圈螺丝,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
身后,门缝里渗出一丝阴冷的气息——不是错觉,是我能感知到的那种东西:阴气,带着记忆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空气里。
可我知道,今晚不该有客人。
这家开在城郊老城区边缘的民宿,外表看着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遗弃的职工宿舍楼,墙皮剥落、铁门吱呀作响,窗户上贴着泛黄的符纸和诡异剪影。路人经过都绕道走,说这里“死过人”。
他们说得对。
但这栋楼真正的秘密不在“死过人”,而在于——它记得每一个人是怎么死的。
我是陈歌,这家“鬼屋民宿”的老板,也是唯一一个能听见沉默的人。
白天,我是靠吓人为生的小市民,穿件印着“欢迎来找鬼”的T恤,在门口挂个二维码写着“扫码付款,胆小勿入”。游客进来,我给他们讲些编出来的恐怖故事:什么302房半夜传来哭声,405床头会浮现人脸……赚点门票钱,顺便观察他们的反应。
因为有些人,根本不需要我讲故事。
他们一进门,脸色就变了,眼神发直,仿佛看见了什么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那是灵体残留的记忆波动,只有我能感知。
而我经营这家民宿的真实目的,从来不是赚钱。
是帮那些回不去的灵魂,找到出口。
所以每间房都不是随机布置的。301还原的是火灾现场,地板焦黑、墙上裂痕如蛛网;204是一间小学教室,课桌上刻着名字,粉笔还在黑板上写着“今天天气晴”;至于最顶层那间“红衣阁”……没人敢住。
据说,二十年前有个穿红裙的小女孩在那里失踪。警方调查无果,最终定性为意外失火导致死亡,尸体未寻获。家属不信,说是被人拐走,但线索断了。
从那以后,整栋楼就开始闹“动静”——深夜有人哼童谣,监控拍到空走廊上有赤脚印,还有人说曾在凌晨三点看见一个小女孩站在楼梯口,红裙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水里爬出来。
我查过资料,也走访过当年的老邻居。没人记得她的名字。
甚至连照片都只剩下一张:泛黄、模糊,她站在老宅门前笑,可那双眼睛……空得不像活人。
我把这张照片贴在红衣阁的床头柜上,每年七月十五,都会放一碗糯米粥进去。
直到今天。
敲门声响起时,我已经准备关门歇业了。
咚、咚、咚。
三声,很轻,却穿透雨幕,直抵耳膜。
我拉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女人。
她撑着一把黑伞,脸藏在阴影下,身上没有湿,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腐叶的味道——那是阴气浓重者的标志。
她一句话没说,只递给我一张照片。
就是那张。
我接过,指尖触到相纸的一瞬,心口猛地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