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某天下午,他在一个垭口停下休息,喘着粗气看着来时蜿蜒的盘山路。

一阵微弱的呜咽声从路边的排水沟里传来。

他循声望去,心里猛地一揪——一只瘦骨嶙峋、浑身脏污的小狗蜷缩在那里,一条后腿以一种不自然的角度弯曲着,显然受了伤。它看起来只有几个月大,品种像是普通的中华田园犬,但眉眼间有种难以言说的倔强。它的眼睛望着他,没有乞讨,没有恐惧,只有一种纯粹的、野性的生存渴望。

李维想起了包里那包差点被遗忘的狗粮。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倒出一些,放在手心,慢慢递过去。

小狗警惕地嗅了嗅,然后几乎是狼吞虎咽地舔食起来,柔软潮湿的舌头刮过他的掌心,带来一阵微痒的刺痛。

看着它吃完粮,依旧眼巴巴望着自己的样子,李维陷入了巨大的挣扎。

自己前途未卜,风雨兼程,怎么可能再负担一个小生命?理智告诉他应该离开。

但当他起身推车,准备继续上路时,小狗竟然挣扎着用三条腿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固执地跟在他车后。

他快,它就跟得快些,哪怕疼得发出细微的呜咽;他慢下来,它也慢下来,始终保持着几步的距离,既不靠近,也不远离。

就这样跟了将近一公里。

李维的心像被那只湿漉漉的眼睛和那条颤抖的伤腿紧紧攥住了。他猛地停下车子,叹了口气。

“算了……遇上就是缘分吧。”

他走回去,小心翼翼地用毛巾裹起那只几乎没有重量的小身体。小狗没有反抗,只是在他怀里轻轻颤抖着。

他在下一个镇子找到了一个曾当过兽医的藏民,帮忙处理了腿伤(是扭伤,并未骨折),打了针,买了药。

“它很坚强。”老藏医用生硬的汉语说,“高原上的生命,都有自己的韧性。”

李维给它取名“铁腿”,一半是调侃,一半是祝福。

他用旧衣物在自行车后货架上改装了一个简陋却舒适的小窝。

“铁腿阿三,”他对着新伙伴说,仿佛它能听懂,“以后,咱俩就搭伙走这天路了。”

铁腿轻轻舔了舔他的手指。

那一刻,李维的孤独感奇异地消散了。他的旅程,从一个人的苦行,变成了两个生命的相依为命。

车轮再次滚动,迎着高原炽烈的阳光和凛冽的风。前路依然漫长,但身后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温暖的重量。

(第一章完)

第二章:高原羁绊(约2000字)

有了铁腿的旅程,仿佛被注入了一种全新的节奏。李维不再只盯着码表上的里程和海拔,开始学会为一片奇特的云、一丛怒放的野花、或者铁腿一个好奇张望的神态而停下车轮。他对着它说话,从喃喃自语的天气感慨,到深埋心底从不与人言的困惑和迷茫。铁腿是最好的倾听者,它用湿漉漉的鼻尖碰碰他的手,或是发出几声模糊的呜咽,仿佛一种独特的回应。

高原的天气像孩子的脸。方才还是烈日晴空,转瞬就可能乌云压顶,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一次,李维来不及赶到预定的住宿点,狂风裹挟着暴雨和冰雹瞬间将他吞没。能见度骤降,路面湿滑,他推着车,在泥泞中艰难跋涉,浑身冻得发抖。铁腿在小窝里缩成一团,发出害怕的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