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要忍不住揭穿她,但想起昨晚发的私信还没有回复,只好强压下冲动,低头默默吃饭。
饭后,我借口复习功课躲回房间,立刻打开电脑查看论坛账号。令我失望的是,发帖人还没有回复我的私信。倒是帖子下面又有了一些新评论,大多数人认为楼主想多了,少数人给出了法律建议。
正当我准备关掉网页时,一条新的回复跳了出来:
匿名用户789:“谢谢大家建议,特别是私信我的几位律师朋友,受益匪浅。已经决定请专业人士处理了。”
我的血液几乎凝固——表姐已经咨询了律师?行动这么快?
那天余下的时间里,我暗中观察着表姐的一举一动。她陪我母亲去市场买菜,主动付钱;她帮我父亲按摩酸痛的腿,耐心十足;她甚至记得给我买我最爱吃的草莓,洗好送到我房间。
若是从前,我会感动于这份关怀。但现在,每一个体贴举动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表演,每一份礼物都像是投下的诱饵。
周日下午,表姐准备回去了。临走时,她拉着我母亲的手说:“姨妈,下周末我再来看你们。记得少吃咸的,对血压不好。”
母亲眼眶都有些湿润了:“琳琳啊,你要常来,姨妈看你比看小雨还亲呢。”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表姐,她的表情有一瞬间的不自然,但很快恢复如常:“姨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是你亲生女儿,我是外甥女,不一样的。”
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既显得谦逊,又暗示了血缘的亲疏。我不得不承认,表姐实在是个高明的情感操盘手。
送走表姐后,我回到房间,发现手机有一条新消息,是论坛私信的推送通知。我的心跳骤然加速,手指微颤着点开:
发帖人:“谢谢联系。确实需要专业建议。你真的是律师吗?能证明一下吗?”
游戏开始了。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回复。我不是律师,但法学专业的室友曾经为了写论文研究过继承法,我多少耳濡目染了一些。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表姐想要什么——她想要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获取本不属于她的财产。
我打字回复:“不是律师,但是法学专业,在律师事务所实习过。不需要相信我,你可以自己判断信息的价值。据我观察,你提到的情况可能涉及转继承和代位继承的结合应用。”
我故意抛出了专业术语,等待鱼饵上钩。
不到五分钟,回复来了:“能具体说说吗?如果父母没有立遗嘱,而独生子女先于父母去世,表姐妹真的有可能继承吗?”
我几乎能感受到屏幕那头的急切。冷静思考后,我决定给她一些真实但不完整的信息:
“根据《民法典》第1128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如果没有直系晚辈血亲,遗产由被继承人的其他法定继承人继承。第1127条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表兄弟姐妹本身不是直接法定继承人,但如果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他们的子女——也就是表兄弟姐妹——可以代位继承。”
这段发出去后,对方久久没有回复。我猜想表姐正在消化这段信息,或者正在查阅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