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低下头,声音像蚊子哼:“不太好……有点乱。”

“知道为什么乱吗?”她问。

我没说话。

她打开电脑上的一个文件,是一个五颜六色的表格。“这叫甘特图。”她说,“把一个项目拆分成最小的任务单元,明确每个任务的负责人、起止时间、前后关联。这样,谁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一目了然。”

她把表格模板发给我,然后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看着我。

“林晚,我让你牵头,不是让你把所有事都自己扛。你以前是士兵,只需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现在你是指挥官,你的任务,是让你的士兵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还有,团队协作,不是你一个人发号施令。你要学会倾听每个人的专业意见。设计师比你懂视觉,运营比你懂渠道。你给他们的应该是目标,而不是方法。你告诉他们‘我们要去山顶’,至于他们是坐缆车还是爬上去,那是他们的专业。”

我站在那里,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瞬间清醒。

我一直在用“执行者”的思维,去做“管理者”的事。我以为我对所有细节的把控是负责,其实是对团队专业性的不信任。

那个周末,我没有休息。我按照陈姐给的模板,重新制作了甘特T图,把整个项目的所有节点都梳理得清清楚楚。

周一早上,我召集了第一次正式的团队会议。我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分派任务,而是先把我的整体目标和盘托出。

“我希望我们的‘古籍年轻化’系列,最终能呈现一个‘看漫画+听故事+学知识’的复合体验。具体怎么实现,我想听听各位专业的想法。”

我说完,看着他们。

沉默了几秒后,设计小哥第一个开口:“晚姐,我还是觉得,我们可以更大胆一点。比如,用现在流行的条漫形式,把古籍里好玩的故事画出来。比如《聊斋》里的爱情故事,画风可以又甜又虐,肯定比静态海报吸引人。”

“我同意!”运营妹子立刻跟上,“条漫的传播性很强,我们可以在微博和B站同步连载,再配合一些抽奖互动,很容易形成话题。”

摄像小哥也说:“我们可以结合条漫,做动态漫画视频,配上子非老师那样的解说,效果肯定炸。”

他们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光。那些被我压抑下去的创意和热情,此刻正争先恐后地涌出来。

我突然意识到,我手下不是三个只会执行命令的工具人,而是三个充满创造力的宝藏。

我感到一阵羞愧,但更多的是兴奋。“这个主意太棒了!”我由衷地说,“我们就这么干!我负责和子非老师沟通故事脚本,你们来把视觉和传播玩出花样来!”

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成为了一个团队。

接下来的两周,我们进入了高速运转模式。我负责采访和故事打磨,确保内容内核不跑偏;设计小哥的漫画充满了奇思妙想,他把《洛神赋》画成了唯美的仙侠恋;运营妹子策划了#古风CP由我画#的话题,吸引了大量粉丝参与;摄像则把子非老师的直播访谈剪辑得金句频出。

我们像一支配合默契的乐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声部上,奏出了最华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