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是什么音效?”小宇惊讶地检查设备,发现收音机根本还没完全接通。

音乐渐渐清晰,是一首悠扬的手风琴曲,带着明显的时代印记。接着,一个年轻活泼的男声跟着哼唱起来,声音有些跑调却充满热情。

“1972年5月3日,今天终于攒够钱买了这盘空白磁带!测试测试——咳咳,这里是未来著名音乐家林国强的音乐实验室!”

林大为手中的一叠文件啪嗒落地。他缓缓转身,脸色苍白:“这声音......”

小宇也睁大眼睛:“爷爷?”

收音机中的年轻人继续说着,声音里带着笑意:“虽然老王说我拉手风琴像杀鸡,但等我成名了,他准会后悔这么说!对了,今天在厂里看到会计科的小梅同志,她对我笑了两次!我得写首歌,就叫《小梅的微笑》怎么样?”

林大为一步步走近,难以置信地盯着那台看似普通的收音机。里面那个活泼幽默的年轻人,与他记忆中沉默寡言的父亲判若两人。

突然,录音中传来一阵嘈杂声,年轻林国强压低声音:“糟了,车间主任来了!秘密录制到此结束——”

声音戛然而止,收音机恢复寂静,只剩下微弱的电流声。

父子二人面面相觑,房间里落针可闻。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温柔地照亮这个充满疑惑的夜晚。

第二章 过去的声波

接下来的三天,父子二人心照不宣地每天深夜来到老宅。那台神奇的收音机总是在午夜时分准时响起,播放一段林国强年轻时的录音。

他们听到了1969年林国强和朋友们偷偷听短波电台的冒险;1971年他省吃俭用买下第一把二手手风琴的喜悦;1973年他偷偷为心仪的姑娘写歌却不敢送出的腼腆......

小宇发现爷爷竟如此酷——他会因为练习太投入而错过食堂开饭时间,会在工作服口袋里塞满手写的乐谱,甚至曾经试图组建一支“工人阶级交响乐团”。

“爷爷太有意思了!”第四天晚上,小宇一边调试着录音设备一边说,“比你说的高级多了。”

林大为没有像往常一样反驳。他沉默地听着父亲年轻的声音,那些充满梦想和热情的叙述与他记忆中的形象格格不入。

第五天深夜,录音内容变了。1975年冬天的某个夜晚,林国强的声音带着罕见的低落。

“......爸又骂我不务正业。他说音乐不能当饭吃,让我安心在厂里干活。”一声长长的叹息,“也许他是对的。小梅家提出了结婚条件——必须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爱情和面包,多么古老的选择题。”

背景里传来手风琴的几个零散音符,忧伤而犹豫。

“今天我路过少年宫,看见孩子们在学琴......站在窗外听了很久。教琴的老师发现了我,邀请我进去听。他说我有天赋......”录音中的声音哽咽了一下,“我说我只是个普通工人,转身走了。一路走回家,雪花落在肩上,特别重。”

小宇悄悄看向父亲,发现林大为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

下一段录音是一周后。林国强的声音变得平静而克制:“我决定把琴卖了。小梅哭了,说对不起我。我说没关系,生活就是这样。用卖琴的钱买了块上海牌手表,结婚总得有点像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