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帛书指示,他尝试调整罗盘刻度。当数字再次重合于十四与十七时,蓝光闪耀,周围景象如水波荡漾。光芒散去时,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敦煌研究院的档案室,窗外夜色依旧,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桌上的罗盘真实存在,他手中还紧握着那卷帛书。
“不是梦...”张傲天颤抖着抚摸罗盘表面的纹路,“我真的去了唐朝?”
第三章 神秘日记
接下来的三个月,张傲天痴迷于研究罗盘。他发现每次转动罗盘,都会穿越到不同时代,但总与唐朝有关。更奇怪的是,无论去到哪个时代,他总是被称为“张司天”,似乎是专门负责掌管罗盘的官员。
在一次穿越中,他来到了安史之乱时期的长安。城内烽火连天,叛军即将破城。当时的“张司天”奉命携带罗盘逃离长安,保护这件神器不落叛军之手。
混乱中,一支箭矢射穿了他的胸膛。剧痛传来的瞬间,张傲天以为自己要死了,但下一刻蓝光闪耀,他回到了现代档案室,胸口没有任何伤痕,只有隐隐的幻痛。
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穿越并非没有危险。但更大的发现是——他在唐代的每次行动,似乎都在影响历史进程。
一天深夜,张傲天在罗盘旁发现了一本从未见过的日记。皮革封面已经褪色,内页泛黄,字迹却是现代的简体中文。
“罗盘非工具,而是生命。它选择守护者,也考验守护者。——张傲天,2045年”
他惊呆了。这分明是他的笔迹,但标注的日期却是二十年后。
日记中详细记载了罗盘的各种使用方法和禁忌,警告不要试图改变重大历史事件,否则会引发时空悖论。最后几页被撕掉了,只留下一行小字:“切记,救她等于毁灭一切。”
“她是谁?”张傲天喃喃自问,内心莫名涌起一阵悲伤。
第四章 楼兰惊梦
在一次尝试中,张傲天将罗盘调整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内环十四刻度对准西域方向,外环十七刻度逆时针旋转三周。蓝光闪过,他发现自己站在一片无垠的沙漠中,远处是一座古城的遗迹。
“楼兰...”他喃喃自语,认出了这个传说中的古城。
在废墟中,他意外发现了一个半埋在沙中的铁盒。里面是一本保存完好的日记,作者署名“郑卫国”。张傲天震惊地发现,这位郑卫国竟然是敦煌研究院的前辈,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在此工作。
日记详细记录了郑卫国年轻时作为红卫兵到楼兰“破四旧”的经历,以及后来如何因内心的谴责而改名换姓,毕生致力于文物保护工作。最令人惊讶的是,郑卫国在日记中描述了一个紫衣女子的传说——她似乎能够穿越时空,出现在楼兰历史的各个关键时刻。
“1967年夏,我们来到楼兰,决心摧毁这个‘四旧’的象征。但在焚烧古籍时,我看到了她——紫衣飘飘,眼含悲悯。她让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深的罪恶...我看到了自己批斗老师的场景,那是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去...”
张傲天继续阅读,发现郑卫国在晚年组织了一次重回楼兰的旅行,与当年同行的红卫兵一起寻求救赎。日记最后写道:
“今日我们七人重回楼兰,四十四年过去了。沙漠依旧,但古城已彻底消失。当我们跪在黄沙中忏悔时,天空中出现了海市蜃楼——完整的楼兰古城,紫衣女子站在城墙上。她说:‘我非鬼非神,只是你们良心的镜子...最大的善不是弥补过错,而是停止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