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缓缓弯腰,捡起了那袋滚落在地、冰冷坚硬的冷冻蔬菜包。塑料包装在他手里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他抬起头,最后看了一眼店内那个胖店长得意洋洋的背影,然后转身,融入了冰冷的夜色。
炮口似乎哑了。 但引信,已经烧到了尽头。
第二章
罗勇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两天。
窗外是城市不变的喧嚣,但那些声音仿佛被一层厚厚的玻璃隔开,变得模糊而遥远。网络上的狂欢仍在继续,“罗大炮东坝哑火”的tag下面,充斥着各种剪辑鬼畜视频和刻薄的段子。东坝担担面的官方账号甚至还转发了一条嘲讽视频,配文:“欢迎理性建议,拒绝无理取闹。美味,我们是用‘芯’的。” 一个双关语,既暗示自己的“核心技术”,又暗指罗勇没事找事。
手机在桌上不停震动,朋友关切询问,同行旁敲侧击,甚至还有些陌生号码发来谩骂短信。罗勇一概没回。他只是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在他毫无表情的脸上,眼神却像两口深井,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汹涌。
那袋印着“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蔬菜包,就放在键盘旁边,像一块永不融化的寒冰,时刻提醒着他那天的耻辱。
他不是哑火了。 他是在校准。
“罗大炮”这个外号,从来不是因为嗓门大,而是因为打得准。一炮轰出去,必定要有确凿的证据链作为弹药,一击毙命,绝不给人反扑的机会。东坝店长那句“打歪了”的嘲讽,恰恰犯了这个行业的大忌——你可以嘲笑一个人狼狈,但不能质疑他赖以为生的专业精度。
第三天清晨,罗勇洗了把脸,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换上一身利落的衣服。眼底的血丝还没完全褪去,但那种混着屈辱的躁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近乎残忍的专注。
炮膛清理完毕,现在,开始装填。
他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在食品供应链摸爬滚打二十几年的老兄弟。“老周,帮我个忙,查个厂子。”他把冷冻蔬菜包上的厂家名称和编码报过去,“伪装成要大宗采购的超市经理,问问他们这种B端定制款的最低起订量和合作案例,尤其问问,‘东坝’这种体量的连锁,是不是他们的客户,拿点料。”
老周在那头嘿嘿一笑:“东坝?嚯,惹到你了?行,等着,这种厂子巴不得多拉客户,嘴上没把门的。”
几个小时后,老周发来一段录音和几张微信聊天截图。录音里,厂家销售代表语气热情洋溢,把东坝夸成了他们的“战略级合作伙伴”,年采购量惊人,还暗示如果“超市”这边量能上去,价格可以比给东坝的更低。聊天截图里,甚至还有一份模糊的电子合同首页,甲方的名字赫然就是“东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第一发炮弹,入膛。
接下来,是人的证据。罗勇从通讯录里翻出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名字——一个曾经在东坝后厨干过,后来因为看不惯一些做法辞职的年轻厨师,是他多年前偶然帮过的一个小老乡。电话接通,对面听到是罗勇,很是惊讶。
“小刘,我也不绕圈子,东坝的事,网上你也看到了。他们后厨,到底是不是预制菜?”
小刘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叹了口气:“罗老师,您较这个真干嘛?现在大的连锁店,不都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