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还以为丢了……” 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这里面……” 她翻到画着林伯擦玻璃的那一页,指了指下面的小字,“画的都是您的书店,还有您擦玻璃、修书的样子。我爷爷总说我画的东西没有温度,可我觉得,在这里画的每一笔,都带着樟木的香味,还有阳光的温度。”

林伯递过一张纸巾,看着女孩把眼泪擦干,忽然想起秀琴当年丢了刚织好的围巾时,也是这样又急又委屈的样子。“别难过了,” 他轻声说,“以后要是再落东西,就来这儿找,我的书店永远给你留着窗台的位置。”

小满抬起头,眼眶还是红的,却笑了起来,梨涡在脸颊上浅浅的:“谢谢您,林伯。以后我能不能常来?我想把书店的四季都画下来,春天的绿萝、夏天的蝉鸣、秋天的桂花,还有冬天的雪。”

“当然能。” 林伯点头,指了指柜台后的搪瓷杯,“下次来,我给你煮秀琴婶当年最喜欢的菊花茶。”

3 桂花糕与速写页

从那以后,小满来书店的次数比以前更勤了。有时是周末的上午,背着画夹来,一坐就是一下午;有时是周中的傍晚,放学后背着书包,手里还提着块桂花糕 —— 那是巷口 “福记” 点心铺的招牌,刚出炉时满巷都是甜香。

“林伯,您尝尝这个,今天刚做的。” 每次递过桂花糕时,小满的眼睛都亮晶晶的,“我问过掌柜的,他说没放太多糖,您牙不好也能吃。”

林伯接过桂花糕,咬一口,甜香里带着点温热的烟火气,像极了秀琴当年在厨房蒸桂花糕的味道。“好吃,” 他点点头,“比‘福记’十年前的味道还正。”

“真的吗?” 女孩开心地笑了,“那我下次再给您买。”

后来林伯才知道,小满每次买桂花糕都要排半小时队,有时去晚了还会卖完,她就会绕到点心铺后门,跟掌柜的商量能不能多留一块。赵婶跟他说这些时,手里正整理着刚进的向日葵:“那姑娘心实,知道你喜欢吃,每次都记着。”

小满来书店不再只坐着画画,有时会帮林伯整理书架。她的手指很轻,把书按大小排好,再用软布擦去封面上的灰尘,遇到缺角的书,还会学着林伯的样子,用胶带轻轻粘好。有次整理最上层的书架时,她够不到最上面的《资治通鉴》,踮着脚往上够,结果差点摔下来,还好林伯及时扶住了她。

“小心点,” 林伯把书拿下来,放在她怀里,“这书沉,别摔着。”

小满吐了吐舌头,抱着书往书架旁走:“林伯,您说这些书里,是不是都藏着以前的故事?” 她翻开《资治通鉴》,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 “1998 年冬,与秀琴共读”,字迹是林伯的,却带着秀琴特有的笔锋 —— 当年秀琴总说他写字太硬,握着他的手教他软一点。

林伯接过纸条,指腹在字迹上摸了摸:“这是二十五年前写的,那天雪下得特别大,我和你秀琴婶坐在这藤椅上,一起读这本《资治通鉴》,她还说‘司马光写历史,就像在讲咱们身边的事’。”

小满把纸条轻轻夹回书里,又拿出笔记本,飞快地画了张速写:藤椅上放着本打开的《资治通鉴》,旁边的瓷杯里飘着热气,窗台上的绿萝垂下来,刚好遮住纸条的一角。“我要把这个故事画下来,” 她说,“等以后您想秀琴婶了,就看看这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