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肺栓塞!”超声科医生的话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赵主任立刻对麻醉医生说:“按急性肺栓塞溶栓方案给药,剂量按体重算,给药后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溶栓药推注后半小时,患者的血压慢慢回升到110/70mmHg,心率降到了90次/分,血氧饱和度也回到了95%。监护仪的警报声停了,手术室里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
赵主任擦了擦汗,转头看向我,眼神里没有了刚才的严厉,反而带着点复杂的情绪:“你怎么确定是肺栓塞?刚才我都没往这方面想。”
我攥着手术衣的下摆,还是那套说辞:“之前在急诊轮转,见过一个类似的病例,也是术后突然血压下降,最后查出来是肺栓塞,所以刚才看到患者的症状,就联想到了。”
赵主任点点头,没再追问,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今天多亏了你,不然这台手术就出大事了。你这小子,运气好,脑子也转得快。”
虽然还是被当成“运气好”,但我心里松了口气——至少这次危机过去了,而且救了患者的命。
手术结束后,患者被转入ICU,我跟着赵主任去办公室写手术记录。刚坐下,赵主任突然开口:“张默,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事?从急诊的布鲁氏菌病,到门诊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再到今天的肺栓塞,你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候给出准确的诊断,这不是‘运气好’能解释的。”
我心里一紧,抬头看他,发现他正盯着我,眼神很认真。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真没有,主任,就是平时看书看得多,记得几个特殊病例而已。”
赵主任盯着我看了几秒,突然笑了:“行,你不想说,我也不逼你。但不管怎么样,你是个好苗子,好好学,以后肯定能在外科立足。”
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心里有点感动,也有点愧疚——我隐瞒了真相,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我跟着赵主任上了好几台手术,每次遇到疑难情况,赵主任都会下意识地问我的意见。有一次做一台肝癌切除术,术中发现患者的肝脏血管比术前CT显示的更复杂,赵主任正犹豫怎么分离,我脑子里的“声音”提示“肝右动脉变异,需从门静脉后方绕行分离”,我赶紧把这个想法说出来,赵主任按照我说的做,果然顺利分离了血管,避免了大出血。
渐渐地,科室里的医生和护士都知道了,外科有个叫张默的实习生,虽然经验不多,但总能在关键时候“一语中的”。有人叫我“小张神医”,也有人说我是“医学天才”,但我心里清楚,这些都不是我的本事,而是那个莫名其妙的“能力”带来的。
可我没想到,麻烦来得这么快。
一周后,医院来了个特殊的患者——市卫生局的王副局长,他因为“反复腹痛半年”来就诊,挂了赵主任的专家号。王副局长平时应酬多,之前在别的医院查过,说是“慢性胃炎”,吃了药也没好转,这次特意来市一院找赵主任看看。
赵主任很重视,亲自给王副局长查体,还安排了胃镜、腹部CT等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所有指标都正常,胃镜显示只是轻度胃炎,根本解释不了他反复腹痛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