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骗局架构:空壳、分工与风险规避
接下来一周,我们三个天天在咖啡馆碰头,细化骗局流程。罗辑负责找技术团队,胡明远管资金和空壳公司,我负责招人培训。
2 月 28 日,罗辑拿着两张营业执照复印件来:“国大永恒和龙兴进发都注册好了,法人是林晓,她以为我开正规公司,给了五百块好处费。技术团队找好了,三个大学生,五千块做了‘久盈期权’后台,还教我怎么改数据。”
胡明远掏出张银行卡:“我找了个司机聂建军,用他的身份证开的卡,以后客户的钱先转第三方公司账户,再转到聂建军卡上,咱们从他卡上分赃。聂建军以为帮我走工程款,给了他两千块辛苦费。”
我把早就写好的 “招人计划” 拍在桌上:“我准备在招聘网站写‘金融公司招客户经理,月薪过万,五险一金’,招来后培训话术,就说咱们跟格林大华期货合作,拉客户投个股期权赚手续费。”
胡明远突然皱起眉:“格林大华是正规公司,要是客户去核实怎么办?”
我早想好了对策:“我让印刷厂做高仿的合作协议,盖假章,客户问就拿协议给他看。再编个‘内部合作’的说法,说对外不公开,核实会影响合作 —— 老头老太太哪懂这些,一吓就不敢问了。”
罗辑拍了下桌子:“还是滨涛你有经验!对了,公司地址选在昌平写字楼,租金便宜,还能跟其他公司混在一起,不容易被查。”
3 月 5 日,国大永恒公司租下来了,两百多平隔成三个区域。我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看着墙上还没挂好的 “格林大华合作单位” 牌匾,心里盘算着:再过一个月,这里就能装满骗来的钱。
第三章 招兵买马:诱饵与质疑的博弈
3 月 6 日,我在招聘网站上挂了职位,当天就收到三十多份简历。我筛掉有金融从业经验的 —— 这些人懂行,容易发现破绽,专挑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做过电话销售的。
第一个来面试的是张思宇,三十多岁,穿件洗得发白的西装,以前做保险的。他坐下就问:“王总,咱们公司做个股期权,有证监会的牌照吗?”
我心里一紧,表面却笑着递烟:“小张,咱们是跟格林大华合作,牌照在他们那。咱们相当于渠道商,赚手续费,不用自己拿牌照。你以前做保险,肯定懂怎么跟客户沟通,只要你能拉来客户,提成最高 6%,月薪过万不是问题。”
张思宇眼睛亮了亮:“要是客户投一百万,我能拿六万?”
“没错,”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而且公司提供客户资料和话术手册,你不用自己找客户,只要照着念就行。”
张思宇当场就签了入职协议。下午高晗和徐振学一起来面试,两人以前做过电话销售,问都没问牌照的事,只关心底薪多少。我跟他们说底薪三千,提成 5%,他们也立刻签了字。
3 月 10 日,第一批二十个业务员到齐了。培训第一天,有个戴眼镜的小姑娘李娜举手:“王总,要是客户投了钱亏了,来找咱们麻烦怎么办?”
我早就编好了说辞:“客户亏了是行情问题,跟咱们没关系。你就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再劝他们追加投资,说找专业理财师指导,肯定能赚回来。要是客户闹得厉害,就说帮他们联系期货公司,把责任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