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许大茂蹬着二八杠,一路风驰电掣,脑子里飞快搜索着1961年及之前上映的,口碑好,符合要求的片子。

北京电影制片厂。

车子在厂门口停下,许大茂掏出那张盖着红戳的介绍信,门卫仔细核对了红星轧钢厂宣传科的公章,这才放行。

一进厂区,那股子熟悉又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醋酸味,木头道具的清香。

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造梦工厂的躁动感,虽然这年头造的梦,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他推着车往里走,眼睛像雷达一样扫视着。

灰扑扑的苏式办公楼,排练厅里隐约传出的台词声,还有几个穿着朴素,但身段气质明显不同于胡同大妈的男女匆匆走过…

嚯!这气质…搁后世妥妥的演技派老艺术家啊。

许大茂心里啧啧称奇,脑子里飞快检索着前世看过的老电影资料。

哎?那个走过去的…有点像…田华老师?演喜儿那位?啧,这年头能看到活的白毛女,值了!

他没敢多看,怕被人当流氓抓起来,在京影厂区到处闲逛,直到彻底满足了心底的好奇心。

这才凭着前世混剧组练就的见缝插针本事,他慢悠悠的摸到了挂着发行科牌子的办公室门口。

——————————

许大茂敲门,后推开发行科的门。

屋里烟雾缭绕,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胶片目录。

一个戴着眼镜,头发梳得油光的中年男人抬起头,正是发行科王科长。

“同志,你找谁?”王科长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点机关单位特有的慢条斯理。

“红星轧钢厂宣传科,许大茂。”

许大茂把介绍信拍在桌上,动作随意,“十一国庆给工人兄弟放电影,来挑两部片子拷贝。”

王科长拿起介绍信看了看,确认无误,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

“哦,许放映员啊,欢迎欢迎,咱们京影厂好片子多着呢,来,我给你推荐几部!”

他热情地翻开目录,“你看啊,《红旗谱》,讲农民革命,厚重!《青春之歌》,知识青年投身革命,激情!都是我们厂拿得出手的精品,思想性,艺术性绝对过硬,放给工人兄弟看,再合适不过了。”

许大茂扫了一眼目录,撇撇嘴,手指在纸页上点了点:“《红旗谱》?《青春之歌》?嗯…片子是好片子,立场也正。”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行家的挑剔,“不过嘛…工人兄弟累了一天,放点更带劲儿的不好吗?”

王科长一愣:“带劲儿?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生活气息浓,挺热闹的!”

许大茂摇摇头,直接报出两个名字:“我要《红色娘子军》和《洪湖赤卫队》,就这两部吧。”

他不太熟悉了解六十年代的电影,但是他相信群众,这两个片子够火,选这两部准没错。

王科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这…这不是我们京影厂拍的片子啊!”

他有点急了,“许放映员,你看,我们厂自己的片子多好啊!《红旗谱》可是得过奖的,《青春之歌》影响多大啊,你放着自家好片子不选,挑外厂的干嘛?是不是…对我们京影厂有什么看法啊?”

许大茂眼皮一抬,脸色严肃,这看不起京影厂的锅他可不背。

“看法?王科长,您这话从何说起。我对京影厂能有什么看法?”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点不容置疑的专业自信。

“我挑片子,就认一个理儿——群众喜闻乐见!《红色娘子军》,娘子军扛枪干革命,又红又燃!《洪湖赤卫队》,洪湖浪打浪,赤卫队员斗地主,故事抓人,歌也好听,工人兄弟就爱看这种,放出去,保证全场掌声雷动,教育效果杠杠的。您说的那两部…”

他拖长了音调,带着点你懂的的意味,“好是好,就是…有点端着,不够接地气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啥片子好看,啥片子能让他们拍巴掌,我心里有杆秤!”

他这话就差没明说:你们京影厂的片子曲高和寡,不招人待见了。

王科长脸都涨红了,感觉被啪啪打脸,又急又气:“你,你这同志怎么油盐不进呢,我们京影厂的片子怎么就不接地气了?你这是偏见,是看不起我们京影厂。”

———————

“吵吵什么呢?”一个沉稳威严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发行科里的人瞬间安静下来。

汪厂长端着搪瓷缸,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眉头微蹙,目光扫过剑拔弩张的两人,主要是王科长,许大茂他是真不认识。

王科长像见了救星,立刻迎上去:“汪厂长,您来得正好,这位是红星轧钢厂的许放映员,来挑拷贝的。我好心推荐咱们厂的《红旗谱》,《青春之歌》,他非不要,非要选《红色娘子军》和《洪湖赤卫队》,这不是…这不是明摆着看不上咱们京影厂吗?”

他语气委屈,带着告状的意味。

汪厂长锐利的目光落在许大茂身上。

许大茂听到称呼,心里哦豁一声,大佬来了,汪厂长,他如雷贯耳啊,这个电影厂汪厂长可不简单,动荡时期依然好好的,最后一直活跃到九十年代。

不过他心里一点不怵,眼前这位虽然是京影厂掌舵人,但他许大茂是计划以后去港岛混电影圈的,这内地电影界的大佬…跟他未来的蓝图关系不大。

所以他脸上非但没有惶恐,反而带着点,我就这么选了,咋地?的坦然。

汪厂长没说话,先看了看许大茂,又看了看王科长递过来的目录和许大茂点名要的两部片子名字。

他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但心里确实有点不痛快。

这小子,放着京影厂的主打片子不选,指名道姓要外厂的片子,这确实有点…打脸的意思,尤其是在他汪洋的地盘上。

“许放映员,”汪厂长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你点名要的这两部片子,可都不是我们京影厂的作品啊。”

他语气平淡,但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你是在质疑京影厂的水平?

许大茂迎上汪厂长的目光,一点没躲闪,反而咧嘴一笑,带着点混不吝的坦诚。

“汪厂长,您好,片子是谁拍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片子好不好看,工人兄弟爱不爱看!”

他挺直了腰板,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带着点我为工人代言的理直气壮。

“我挑片子,就一个标准——群众喜欢!《红色娘子军》,娘子军飒!《洪湖赤卫队》,赤卫队猛!故事性强,节奏快,歌也好听!放出去,工人兄弟看得热血沸腾,教育效果绝对不差!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科长,话里有话。

“至于京影厂的片子…当然都是好片子,思想性艺术性没得挑,就是…有时候吧,太讲究个高大全,端着点架子,工人兄弟看着可能…有点累?不如这些片子痛快,我这人实在,有啥说啥,您别见怪。咱放电影,不就是为了让工人兄弟高兴,受教育吗?挑他们爱看的,准没错。”

他这番话,把看不起京影厂的帽子巧妙地摘了,扣上了群众路线,工人喜欢的大道理。

还暗戳戳地踩了京影厂片子端着架子的痛点。

汪厂长听着,眼神闪烁了一下。

这小子,有点意思,话糙理不糙,而且…胆子够肥。

敢在他面前这么直白地点评京影厂的片子。

汪厂长没再纠缠片子归属的问题,转而问道:“那你觉得,《红旗谱》和《青春之歌》,哪里端着架子了?”

许大茂心里一乐,考我?不过他还真的看过京影厂拍的这两部片子,加上他前世在剧组打杂也不是白打的,在片场混久了,眼力见还是有的。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诌。

“咳,汪厂长,我这人嘴笨,说得不对您多包涵。比如《红旗谱》吧,拍得是真好,朱老忠那形象多硬气?可有些段落吧,太讲究构图光影,节奏慢了点,工人兄弟看着可能着急。《青春之歌》呢,林道静成长史,思想深刻,可有些知识分子腔调…工人兄弟听着可能有点隔。不像《红色娘子军》,吴琼花从受压迫到反抗,动作戏多,冲突直接,《洪湖赤卫队》更不用说,洪湖水浪打浪一唱,多带劲?情节紧凑,反派也够坏,看着解气,说白了,就是更通俗,更热闹,更对工人兄弟的胃口。”

他这番歪理邪说,夹杂着点似是而非的专业术语,核心就一个意思——你们的片子好是好,但不够爽!不够燃!

汪厂长听完,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虽然狂了点,但说的…

还真有那么点歪理,群众路线,喜闻乐见…这确实是宣传工作的根本。

他深深看了许大茂一眼,这小子,有点门道。

“行吧,”汪厂长没再争论,对王科长挥挥手,“王科长,既然许放映员坚持,那就按他的要求办。给他办手续,拷贝调出来。”

他又转向许大茂,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深意,“许放映员,眼光很独特。希望这两部片子,真能在轧钢厂取得你预期的效果。”

“汪厂长您放心。”许大茂一拍胸脯,笑容灿烂,“效果绝对好,工人兄弟肯定满意,谢谢汪厂长支持!”

他麻利地办完手续,拿着电影拷贝,冲汪厂长和王科长点点头,转身就走,背影潇洒得不行。钱?自然是确定后,轧钢厂财务转到京影厂,跟他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