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看看它!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下一具尸体,或者下一个受害者!”她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嘈杂的酒吧里清晰无比,“这是你欠那些还活着的人的!”

陈默喘着粗气,死死地瞪着凌薇,又猛地看向那封预告函。痛苦、愤怒、恐惧、还有一丝被强行点燃的、他不愿承认的责任感,在他眼中疯狂交战。

长时间的沉默。只有酒吧老旧的音响放着沉闷的爵士乐。

最终,陈默眼中的狂乱慢慢褪去,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一种认命般的空洞。他伸出手,手指因为酒精和情绪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极其小心地、近乎虔诚地拿起了那个物证袋。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那片咖啡渍上,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益江晚报》……那片小区……附近……是不是有一家……老式钟表店?”

凌薇的心脏猛地一跳!案发现场三个街区外,确实有一条以老钟表店闻名的老街!

她立刻拿出手机:“小刘!立刻排查受害者社会关系网中,所有与老城区钟表店、特别是与‘益江晚报’或者十五年这个时间点有关联的人!快!”

下达完指令,她再看向陈默。

他已经重新瘫软在卡座里,闭着眼,脸色苍白得像纸,仿佛刚才那片刻的锋芒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凌薇知道,裂缝已经撬开。她扔下几张钞票压在酒瓶下,收起物证袋。

“明天早上九点,市局刑侦支队报到。别迟到。”

她没有等他回答,转身再次冲入外面的暴雨之中。

卡座里,陈默缓缓睁开眼,看着窗外凌薇驾车离去尾灯,模糊的红光在雨水中晕开。

他低声地、对自己说:

“……不是钟表店。”

“是钟声。”

第三章:超忆大脑中的迷宫

市局技术科,强光照射下,预告函被铺在巨大的检验台上,每一个细节都暴露无遗。

陈默换上了一身勉强合身的干净衣服,胡子刮了,但眼底的憔悴和周身挥之不去的阴郁却无法掩盖。他站在台前,双手撑着桌沿,身体前倾,像是要将自己完全融入那张纸里。

凌薇、技术科骨干、以及几位专案组核心成员围在旁边,气氛凝重中带着一丝好奇与怀疑。

“开始吧。”凌薇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陈默没有抬头,他的指尖虚悬在预告函上方,仿佛怕惊扰了上面的信息,声音平稳却毫无情感,像一台复读机:

“纸张来源至少七种。主要基底是十五年前《益江晚报》的A版,油墨含铅量高,是当时新民印刷厂的特色,该厂已于十年前倒闭。”

“剪贴字来源更杂。‘午夜钟声’取自三个月前《财经周刊》的奢侈品广告,‘伪善者’取自五年前再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扉页引文……”

他语速平稳,却毫不停顿,精准地报出每一个碎片的可能来源和时间,甚至包括印刷厂和纸张成分的细节。周围的技术警员听得目瞪口呆,有人忍不住想去查证,却被凌薇用眼神制止。她相信这种能力,哪怕它听起来如此天方夜谭。

“……关键点是这个,”陈默的指尖最终落在那块小小的咖啡渍上,“云南小粒咖啡,深度烘焙,加糖。这种冲泡和饮用习惯,在十五年前的本市,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当时刚兴起的上岛咖啡馆,主要客户是年轻白领和大学生;另一个,是老城区‘时光’钟表店的老板,一个独居的老头,他习惯在下午四点喝这样一杯咖啡,同时阅读当天的《益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