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馈录》?”苏老先生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那是本老食谱了,你怎么…”

“晚辈顾时安。”男子取下围巾,露出一张清瘦却轮廓清晰的脸,眉眼间带着一种长期专注于细微之物的沉静与疏离,“从事传统食品研究。根据一些线索推断,‘雪窗寒帖’可能与贵店有渊源,特来求证。”

他的话语专业而冷静,并无太多寒暄之意。

苏予甜好奇地打量着他。顾时安…这个名字和他的人一样,带着一种安静而执着的书卷气。

“店里确实没有这款点心。”苏老先生沉吟道,“不过,‘雪窗寒帖’这名字…我好像听我父亲提起过,说是祖上一位喜欢附庸风雅的先人,照着古书瞎琢磨出来的玩意儿,工艺极繁复,早就失传了。你怎么会找到这里?”

顾时安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恢复平静:“一些零散的旧笔记和地域物产志提到,贵店早年以几款文人茶点闻名,‘雪窗寒帖’或是其中之一。晚辈想尝试复原这款古点,所以冒昧前来,想看看能否找到一点配方或工艺的线索。”

苏予甜闻言,眼睛微微一亮。她对店里这些老配方向来极有兴趣。

苏老先生却摆摆手:“年头太久,早就没影儿的事了。现在店里就靠这几样老基础点心撑着,花样翻新?谈何容易。”语气中带着几分现实的无奈。

正说着,店外传来一阵与这老铺氛围格格不入的爽朗笑声。一个穿着时髦羊绒大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子,领着一位助理模样的年轻人,推门而入。

“苏老爷子!予甜姑娘!忙着呢?”男子声音洪亮,笑容热络却难掩精明,“哟,有客人?也是来买点心的?”他瞥了顾时安一眼,见其衣着普通,并未太在意。

“金经理。”苏予甜的语气淡了些,显然认识来人。

“哎,别这么生分嘛!”金经理自顾自地拿起柜台里一块枣泥酥看了看,“还是老几样啊?老爷子,予甜姑娘,上回我跟您二位提的那个合作方案,考虑得怎么样啦?我们‘酥礼坊’绝对是带着最大诚意来的!”

他语速飞快:“‘沁芳斋’这老牌子,多有底蕴!就是太…太朴实了!跟我们合作,品牌、资金、设计、营销,我们全包!把配方优化一下,生产线一上,包装设计得国潮一点,往各大商超、网红渠道一铺!保证比您现在守着这小炉子,赚得多得多!”

苏老先生脸色沉了下来:“金经理,点心不是这么做的。我们的酥皮,靠的是手工一遍遍擦酥起层;豆沙馅,得用陈年铁锅慢火翻炒三小时以上。机器流水线,温度时间卡得再准,也出不来这个味儿。”

“老爷子,您得与时俱进啊!”金经理不以为然,“现在年轻人谁有功夫品您这‘慢工细活’?要的是快、是好看、是话题!您出技术和牌子,我们负责让它‘潮’起来,利润分成好商量!”

苏予甜忍不住开口:“金经理,沁芳斋的点心,吃的就是手艺和时间的味道。变成工业化产品,就算还叫这个名字,也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哎哟,我的予甜姑娘!”金经理夸张地叹口气,“情怀不能当饭吃啊!您看看这街面,游客要的是打卡拍照,谁真在乎您这点心是揉了八十一遍还是炒了三小时?咱们得迎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