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人赶到博物馆时,门口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市民,蓝白相间的警戒线把人群挡在外面,几个穿警服的警员正在维持秩序。夏卫国穿着藏蓝色警服,站在博物馆台阶上抽烟,眉头皱得能夹碎烟头。看到夏晓星,他先是板起脸,随即又无奈地叹了口气,侧身让出通道:“让你别掺和这些事,你偏不听。”嘴上这么说,还是朝她递了个眼神,示意她赶紧进去。

“爸,我就看看。”夏晓星朝他眨眨眼,拽着林屿和张晓晓钻过警戒线,身后传来夏卫国低沉的叮嘱:“别破坏现场!”

二楼古籍展厅已经被警员封锁,空气里弥漫着旧书特有的霉味和一股淡淡的墨香。玻璃展柜的锁被撬得变形,边缘还留着金属刮擦的痕迹,柜面擦得干干净净,只有正中央贴着一张泛黄的宣纸——那就是“墨痕密码”。宣纸边缘微微卷曲,上面用浓黑的墨写着一个歪歪扭扭的“雾”字,“雾”字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末端晕开一片不规则的墨渍,像一滴凝固的眼泪。

“这就是‘墨痕密码’?”夏晓星蹲下身,避开展柜前的脚印,从战术包侧袋掏出紫外线钢笔手电筒——笔身是英雄牌钢笔造型,拧开笔帽,紫色的光束便笼罩了宣纸。在紫光照射下,宣纸边缘立刻显露出四个极淡的墨点,呈菱形排列,间距分别是3厘米、5厘米、2厘米,像刻意标注的记号。

林屿凑过来,眼镜几乎贴到展柜玻璃上,手指在空气中虚画着墨点的位置:“这间距符合古籍‘句读’的标准,清代文人批注时常用这种间距做标记。而且这墨……”他从衬衫内袋里摸出一张白色试纸,小心翼翼地从展柜缝隙伸进去,沾了一点宣纸边缘的墨痕,试纸立刻变成浅灰色,“是松烟墨,还加了麝香——这种墨在清代只有官宦人家用得起,民间作坊做的墨大多只加松脂,没这么醇厚的香气。”

他说着,又凑近闻了闻,语气笃定:“麝香用量很克制,应该是光绪年间的‘贡墨’工艺,普通藏家根本拿不到这种墨。”

夏晓星眼神一凛,直起身看向站在角落的博物馆馆长刘仲文。老先生头发花白,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手里攥着一块 handkerchief,脸色比周明远还要难看。听到夏晓星的脚步声,他连忙迎上来,声音沙哑:“夏小姐,你可来了!这《雾都旧闻录》是孤本,要是找不回来,我真没法向省图交代……”

“刘馆长,先别急。”夏晓星打断他,目光扫过展厅四周的监控摄像头,“昨天闭馆后,展厅的监控是怎么回事?”

刘仲文叹了口气,抹了把脸:“别提了,昨天晚上博物馆线路检修,监控从十点到凌晨四点都没开。我们本来想今天一早补装临时监控,结果还没来得及,就发现书丢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展柜的钥匙只有两把,一把在我这儿,另一把在周明远手里,他昨天闭馆前还特意检查过展柜,说锁得好好的。”

“带我们去见周明远。”夏晓星没有多问,转身走向展厅门口。林屿紧随其后,手里已经开始摆弄那张解码器草图,嘴里念念有词:“‘雾’字加菱形墨点,要是结合《雾都旧闻录》的目录,可能对应特定的页码和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