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停着辆军用吉普。年轻男人跳下车,搬下两个木箱。“苏婉同志?秦工程师托我送的。”
箱子里是金属零件。镜管,光缆,密封阀。还有手写装配图。
“他说您用得着。”士兵递来信,“秦峰工程师。他说是您大学同学。”
信很短:“听闻你需要器械。旧型号零件拼凑,或许能用。保重。”
苏婉握紧信纸。秦峰。记忆里跳出模糊影子:总坐在图书馆角落的男生,手指沾着机油,拆装精密仪器。
“替我谢谢他。”
士兵走了。她打开装配图。字迹工整,标注详细。是一套腹腔镜的组装说明。
她工作到深夜。灯下,零件铺满诊台。根据图纸组装,调试焦距。没有摄像头,只能目视。但够用了。
第二天八点,市医院手术室。
陈志明等在门口。“你还真敢来。”
苏婉拎着器械箱。“让开。”
“用这些破烂做手术?”他踢了踢箱子,“丢医院的脸。”
“脸不是靠设备挣的。”
护士长李艳梅匆匆赶来。“院长,设备准备好了。”她瞥见苏婉的箱子,嘴角扯了下,“苏姐要用这个?不如用医院的吧,安全些。”
“考核规定,自备器械。”苏婉推开手术室门。
无影灯亮得刺眼。观察玻璃后坐着三个人。张副会长白发整齐,另外两个面生。
病人已麻醉。监护仪滴答响。
苏婉开箱。组装镜管,连接光源。动作流畅。
陈志明站在洗手池旁。“器械护士有别的台。你自己递器械。”
“可以。”
李艳梅突然走近。“苏姐,我帮你吧?虽然没跟过这种……新式手术。”
“站远点。”苏婉没抬头,“别碰无菌区。”
手术开始。Trocar穿刺,建立气腹。画面该在屏幕上,但现在只能她独眼看。
观察室里,张副会长前倾身体。
分离粘连,暴露胆囊三角。动作精准,没有多余操作。
突然,视野发黑。
“光源故障。”苏婉说。
陈志明声音从后方传来:“早说国产零件不可靠。”
苏婉放下器械。“备用方案。开腹。”
“考核要求微创!”一个考官站起。
“没光源,微创无法进行。”陈志明接口,“建议终止考核。”
苏婉走到墙边。拉开电箱盖。线路杂乱,但光源线路被单独扯松了。新断口。
她重新插紧。视野恢复。
“继续。”她说。
陈志明脸色难看。
分离钳递来时,苏婉停顿一秒。钳头有油渍,没彻底清洗。
“换一把。”
李艳梅递来新钳。“哎呀,忙忘了,不好意思。”
手术继续。胆囊动脉夹闭,切除。放入取物袋。
观察室安静。只有器械碰撞声。
最后一步,取出标本。通常需要扩大切口。但病人肥胖,创伤大。
苏婉从箱底取出自制套袋。折叠状,带收口绳。
“这是什么?”考官问。
“便携取物袋。减少切口长度。”她将胆囊装入,收紧绳口,顺利取出。
手术完成。五厘米切口。出血不到十毫升。
时间:三十七分钟。
观察室门开。张副会长走进来。“器械能看看吗?”
苏婉递过腹腔镜。
“自己改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