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前一后走在村里的小路上。风小了些,但天空还是黄蒙蒙的。几个村民看见他们,打招呼问去哪,刘半仙只神秘地摇摇头,也不回答,弄得那些人好奇地跟在后面,队伍越走越长。
到了老坟地,刘半仙装模作样地绕着他爹的坟转了三圈,又从布袋里掏出个罗盘,东测测西量量,嘴里念念有词。
“好重的妖气!”他突然大叫一声,把后面看热闹的人都吓了一跳。
“半仙,咋回事啊?”有人问。
刘半仙却不答话,蹲下身仔细查看坟边的土地。忽然,他像是发现了什么,用手扒开松软的泥土,从里面捡起一样东西。
那是一个小小的铜铃铛,已经锈迹斑斑,系着一段褪色的红绳。
张老疙瘩一见那铃铛,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认得这铃铛——那是六十年前,他和杨二娃子一起埋下的“盟约铃”。
那时候他们还是两个孩子,学着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在坟地里结拜兄弟,埋下铃铛为证,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来杨二娃子家逃荒去了关外,再也没有音讯。
“这...这怎么可能...”张老疙瘩喃喃自语。
刘半仙把铃铛放在耳边摇了摇,锈死的铃铛发出沉闷的咯咯声,像是老人的咳嗽。
“老疙瘩哥,这是你的东西吧?”刘半仙问,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
张老疙瘩机械地点点头。
“杨二娃子回来找你了,”刘半仙的声音变得飘忽不定,“他回来讨当年的债了。”
“什么债?我们那时候只是孩子...”张老疙瘩辩解道,但声音虚弱无力。
刘半仙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说:“你忘了?那年结拜后不久,杨二娃子他爹就掉进河里淹死了。村里人都说,是你们在坟地结拜,惊动了黄大仙,招来了灾祸。”
张老疙瘩只觉得天旋地转,差点栽倒在地。这段记忆被他深埋心底几十年,如今被血淋淋地挖了出来。
是的,杨二娃子他爹死得蹊跷。那天明明风平浪静,一个水性极好的老渔民怎么就平白无故淹死了?尸体捞上来时,人们发现他的脖子上有两个细小的牙印,像是被什么小兽咬过。
后来村里就传开了,说两个孩子不该在坟地结拜,冲撞了黄大仙。杨二娃子他娘受不了打击和流言蜚语,带着儿子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
“他回来讨什么债?又不是我害死他爹的...”张老疙瘩虚弱地说。
刘半仙摇摇头,“黄大仙的心思,凡人哪猜得透。不过既然它借杨二娃子的身子回来,必定是有所图。”
这时,跟在后面看热闹的人群中突然有人惊呼:“快看!那是什么?”
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坟堆间,有几个黄色的身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不像普通的黄鼠狼。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那些黄影消失的地方,缓缓走出一个人来——正是早上张老疙瘩见过的那个“杨二娃子”!
他站在坟地中央,朝着人群方向招了招手,脸上带着诡异的微笑。然后不等人们反应过来,转身几个起落就消失在坟堆后面,敏捷得不似人类。
“妖孽!真是妖孽啊!”有人惊呼道。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胆子小的已经开始往后缩,想要溜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