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工作?我也没着落呢!”李招娣挥挥手,给自己倒了杯水,没给夏微微倒,“急什么,反正户口落回来了,总有办法的。对了,你看见我新买的雪花膏没?城里百货大楼买的,可比乡下供销社的强多了!”

她兴致勃勃地说着城里什么衣服时髦,哪家小吃店又开了,对夏微微提到的困窘和找工作的艰难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甚至语气里带着一丝“你怎么混得这么惨”的意味。

“招娣,我心里有点慌……”夏微微忍不住想说说心里的不安和对乡下的牵挂。

“哎呀,有什么好慌的!”李招娣不耐烦地打断她,“刚回来都这样!习惯就好了!你得往前看,别总想着乡下那点事儿!难道你还想回去过那种苦日子?”她上下打量了一下夏微微略显寒酸的衣着,眼神微妙,“行了,我一会儿还得去趟街道办事处,托人问问工作的事,你先回吧。”

夏微微被不软不硬地送出了门。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李招娣或许从来就不是她真正的朋友,她们只是恰好同路的陌生人,而如今,到了岔路口。

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阁楼,身心俱疲。糊了一下午纸盒,手指还在隐隐作痛。晚饭时,嫂子无意间抱怨了一句这个月的粮票又不够用了,虽然父母立刻呵斥了嫂子,但夏微微还是瞬间红了脸,食不下咽。

夜里,她躺在低矮的阁楼上,窗外城市的噪音隐约传来,更反衬出她内心的空洞和冰冷。后悔的情绪如同毒藤,一点点缠绕紧箍着她的心脏。她想起了陈建国沉默却可靠的身影,想起了孩子们温暖的小手和灿烂的笑容,想起了虽然清贫但充满烟火气的家……泪水无声地滑落,打湿了枕头。

在极度的疲惫、悔恨和焦虑中,她终于昏昏沉沉地睡去。

然后,梦魇开始了。

她梦见自己在冰冷的城市里奔波,穿梭在无数冷漠的面孔中。岁月流逝,她的容颜迅速衰老,手掌更加粗糙,住在比阁楼更破败的窝棚里,每天为了一口吃食挣扎。她试图写信回乡,信却石沉大海;她想回去寻找,却发现自己连路费都凑不齐,而且仿佛有一条无形的鸿沟挡住了她的归路。她孤苦无依,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只剩下无尽的悔恨。

场景猛地切换。

她看到了陈家村,却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陈建国的脸上没有了离别的伤感和沉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自信和干劲。村里盖起了几间崭新的砖瓦房,最敞亮的那一家,就是他的家!院子里停着崭新的自行车,屋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欢笑——不再是哭泣。陈建国正和几个看起来像干部模样的人谈笑风生,手里拿着合同之类的东西,似乎在商量着扩大鱼塘或者果园的承包。改革开放的春风,竟然先吹到了那片她认为闭塞的土地,而陈建国,敏锐地抓住了机会!

就在这时,一个她恨之入骨的身影出现了——李招娣!

李招娣穿着比现在更体面的衣服,提着点心盒子,笑容满面地走进那个崭新的院子。她极其自然地接过陈建国手中的东西,亲热地搂过小军和小花,把带来的新衣服和糖果塞到他们手里。孩子们起初有些怯生生,但在糖果和新衣的攻势下,渐渐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