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墨锭,像是在抚摸老友的脊背。

最边上缺了一块。原本应该放着十二块墨锭,如今只有十一块。

林默的目光暗了暗,合上盒盖,将盒子放回原处。

傍晚时分,雪又下了起来。细密的雪粒打在窗玻璃上,沙沙作响。林默正准备关门,铜铃又响了。

这次进来的是个女人,四十多岁模样,穿一件深灰色大衣,围巾裹得很严实,发梢沾着未化的雪花。她站在门口有些犹豫,似乎不确定自己是否该进来。

“要关门了。”林默说,语气不算客气,但也没有赶人的意思。

女人像是下了决心,走进来,从手提包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的木盒。“听说您这里收老墨?”

林默瞥了一眼木盒,没说话。

女人打开盒盖,里面衬着红绒布,躺着一排墨锭,共五块,每块上都雕着不同的山水图案。

“这是我父亲收藏的,他去年过世了。”女人解释道,声音很轻,“我需要钱...给孩子交学费。”

林默戴上白手套,取出一块墨锭仔细察看。墨色纯正,雕工精细,确实是老物件。他又闻了闻墨锭的气味,那股特有的松烟香夹杂着若有若无的药香,是上好的徽墨特有的气息。

“你想卖多少?”他问,眼睛仍盯着墨锭。

女人报了个数。林默挑眉,抬头看她。

“这价低了。”他说,“市场价至少高三分之一。”

女人苦笑:“我知道。但急着出手,找不到更好的买家了。”她顿了顿,补充道,“我父亲常说,墨遇知音。他说过您这儿是城里最懂墨的店。”

林默沉默片刻,将墨锭放回盒中。“我按市场价给你。”他说,“好的墨,不该被贱卖。”

女人愣住了,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感激。“谢谢您。”她小声说。

交易完成,女人离开后,林默将新收的墨锭逐一检查登记。他在本子上工整地写下每块墨的特征和来历,标注收购日期和价格。这是他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

关门时,雪已经积了薄薄一层。林默锁好门,转身看向巷子深处。暮色中的旧巷安静得像一幅水墨画,灰墙黑瓦,白雪点点,偶尔有灯光从窗户透出,温暖而遥远。

他裹紧大衣,朝巷子另一端走去。鞋底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空寂的巷子里回响。

墨痕斋每周日歇业。这个周日清晨,林默早早出了门。

城西的古玩市场每逢周日开市,天不亮就挤满了人。摊贩们支起棚子,摆出各式各样的“古董”,从瓷器玉器到书画钱币,真真假假,鱼龙混杂。

林默穿行在摊位之间,目光扫过那些陈列品,脚步不停。他很少在这里找到真正的好墨,但仍保持每周来的习惯,与其说是淘货,不如说是感受市场的气息。

在一个拐角处的摊位前,他停下了脚步。

摊主是个生面孔,瘦高个,戴着一顶毛线帽,正低头摆弄手机。摊上零零散散放着些文房用品,笔筒、砚台、印章,还有几块墨锭。

林默蹲下身,拿起一块墨锭。椭圆形,漆皮斑驳,正面刻着“碧云”二字,背面是双龙戏珠图。他的心跳突然加快了。

“这个怎么卖?”他努力使声音保持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