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抬头瞥了一眼:“八百。”
林默仔细察看墨锭。无论是重量、手感还是雕刻细节,都与他记忆中那块如此相似。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察看墨锭边缘的一处细微划痕——果然在那里,那道熟悉的、几乎看不见的痕迹。
“能便宜点吗?”他问,声音有些发抖。
摊主耸耸肩:“真心要,七百拿走。”
林默付了钱,将墨锭小心地包好放入内袋。他几乎能肯定,这就是他丢失的那套十二生辰墨中的一块——“碧云”。
回到墨痕斋,他立即取出红木盒子,将新买的墨锭放入空缺的位置——严丝合缝,完美匹配。十二块墨锭终于再次团聚,每块上都雕着不同的图案,代表着十二个时辰。
林默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那些墨锭上,思绪飘回了二十年前。
那时墨痕斋还不是他当家。父亲林老爷子身体尚健,每日坐在柜台后品茶读报,偶尔为客人介绍墨的知识。林默刚从美院毕业,一心想着创作,对经营老店毫无兴趣。
直到那个雨天,一个年轻人淋得湿透,闯进店里,说要出手一套家传的墨锭。
那就是十二生辰墨。
林老爷子仔细查验后,开出高价收购。年轻人却突然反悔,说要再考虑考虑,带着墨锭离开了。谁知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年轻人死在附近的小旅馆里,墨锭不翼而飞。
警方调查后认定是自杀,但林老爷子始终不信。他变得沉默寡言,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一年后就去世了。临终前,他拉着林默的手说:“那套墨不该是那样的结局...找出真相。”
林默接管了墨痕斋,也接下了父亲的遗愿。二十年来,他陆续找回十一块墨锭,唯独缺了“碧云”。如今最后一块也回来了,但当年的真相依旧迷雾重重。
门铃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进来的是个六十多岁的男人,头发梳得整齐,穿一件深色呢大衣,手里拄着文明棍。林默认得他——荣宝斋的老板赵荣生,城里另一家老字号的当家。
“老林,听说你今早淘到好东西了?”赵荣生笑呵呵地说,眼睛却锐利地扫过柜台。
林默面色不变:“没什么特别的,一块普通的老墨。”
“让我看看嘛,好东西要分享。”赵荣生不请自坐,拐杖靠在桌边。
林默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红木盒子。赵荣生凑过来看,眼睛里闪过一抹光。
“十二生辰墨齐了?”他惊讶地说,“最后一块‘碧云’你也找到了?”
林默点头,合上盒盖。
“恭喜啊,这么多年了。”赵荣生嘴上说着恭喜,表情却有些复杂,“说起来,这套墨可是有故事啊。”
林默抬眼看他:“什么故事?”
“你不知道?”赵荣生故作惊讶,“当年那个年轻人的事,听说和你们家有点关系?”
林默的手在柜台下微微握紧。“警方认定是自杀。”他平静地说。
赵荣生笑了笑,站起身:“也是,都是陈年旧事了。好了,不打扰了,恭喜你得宝。”
他拄着拐杖走出店门,铜铃随着关门声叮当作响。
林默站在原地,许久未动。赵荣生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他心中泛起涟漪。他从未对外人透露过十二生辰墨的事,赵荣生怎么会知道缺的是“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