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会不欢而散。夏弛回到工位,对着鱼缸里的虚拟鱼吐了吐舌头,从抽屉里摸出本漫画,摊开在键盘下面。他知道林砚是为了项目好,可那种“只有加班才叫努力”的逻辑,实在让他无法苟同。就像现在,林砚正对着一份数据报表反复核对,其实只要用快捷键调出筛选功能,十分钟就能搞定——这些小技巧,他曾在茶水间提过,却被林砚当成了“投机取巧”。
中午吃饭时,实习生凑到夏弛身边:“弛哥,你真不怕林组给你穿小鞋啊?”
夏弛扒了口饭:“他不是那种人。”他瞥了眼不远处正在啃三明治的林砚,对方手里还捏着打印出来的代码,“就是太轴了,把自己逼得太紧。”
话音刚落,林砚忽然起身,径直走到夏弛面前,将一叠文件放在桌上:“这是客户新增的需求,下午三点前给我初步方案。”
文件厚度几乎赶上一本字典。实习生吓得吐了吐舌头,夏弛却笑着接过来:“得嘞,保证完成任务。”
林砚没多说什么,转身离开时,脚步顿了顿。他刚才隐约听见“太轴了”三个字,心里莫名有些发闷。其实他不是没注意到夏弛的效率,只是多年的工作习惯让他坚信,只有亲手打磨每一个细节,才能避免失误——就像他永远记得把咖啡罐摆成直线,仿佛这样就能让混乱的项目进度变得可控。
下午两点五十分,夏弛将一份PDF文件发到林砚邮箱。林砚点开,发现方案不仅覆盖了所有新增需求,还附带了三个备选方案,甚至标注了每个方案的执行成本和风险率。最让他意外的是,方案末尾附着一行小字:“附自动化计算表格,密码是你生日。”
林砚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忽然想起上周在茶水间,他无意间对行政说过自己的生日——没想到夏弛居然记住了。他输入密码,表格自动弹出,复杂的计算公式被简化成清晰的图表,原本需要两小时的核对工作,现在只要拖动滑块就能完成。
三点整,夏弛吹着口哨从他身边经过,手里拿着Switch:“林组长,方案查收了?我去天台摸会儿鱼,有事call我。”
林砚抬头,正好看见阳光落在夏弛的发梢上,镀上一层金边。他想说“谢谢”,又觉得太刻意,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夏弛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后,他鬼使神差地调出夏弛的电脑屏幕——热带鱼还在游,只是桌面右下角多了个小小的倒计时器,显示着“距离下班还有2小时0分15秒”。
林砚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第二章 意外的破绽
项目提交前三天,意外毫无征兆地爆发。
核心数据模块出现致命漏洞,像是一张精密的网突然破了个大洞。林砚带着两个组员熬了整整两个通宵,代码改了又改,漏洞却像幽灵一样,修复一个又冒出来一个,桌上的咖啡罐已经堆成了小金字塔,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红血丝。
“林组,要不……问问夏弛?”新来的实习生小声提议,“他上次帮我调过代码,速度特别快。”
林砚皱眉:“他?”在他印象里,夏弛的代码虽然能应付交差,却总带着点“野路子”,根本经不起严谨推敲。但眼下实在走投无路,他最终还是拨通了夏弛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