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室时,陈桉正被几个同学围着问问题。他耐心地讲解着,手指在草稿纸上画出清晰的辅助线,每一个步骤都条理分明。林七月看着他,心里突然生出一丝羡慕——要是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把数学学得那么好就好了。
那天晚上,林七月在宿舍里,把书包里的数学课本和卷子都翻了出来。她从第一章“集合”开始,打开例题,拿起笔,一笔一划地抄写题目,然后按照课本上的步骤,一步一步演算。起初,她常常卡壳,一个简单的集合运算都要想半天,可她没有放弃,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翻看课本,直到弄懂为止。
台灯的光在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宿舍里的其他同学都睡着了,只有林七月还在奋笔疾书。她的草稿纸写了一张又一张,手指因为握笔太久而微微发麻,可当她终于独立解出一道曾经不会的例题时,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
她看着窗外的月光,暗暗告诉自己:林七月,别放弃,你也可以的。
接下来的日子,林七月像是变了一个人。
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把前一天没弄懂的数学题抄在彩色便利贴上,贴在课本的扉页。晨读结束后,她就拿着课本,对着便利贴上的问题反复琢磨,有时候会站在窗边,一边看着远处的操场,一边在脑子里梳理解题思路。
课间,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趴在桌上发呆,而是鼓起勇气,拿着题去找苏晓。苏晓虽然数学不算顶尖,但比林七月基础好,每次都会耐心地给她讲解。可遇到一些难题,苏晓也无能为力,这时候,苏晓就会怂恿她:“七月,你去问陈桉啊!他数学那么好,肯定能帮你。”
林七月每次都摇头,她觉得陈桉那么优秀,肯定没时间理会自己这种基础差的学生,而且,她也不好意思在那么多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笨拙。
直到有一次,她遇到一道解析几何题,琢磨了整整一个晚自习都没弄懂。苏晓看她愁眉苦脸的样子,直接把她拉到陈桉的座位前:“陈桉,麻烦你帮七月看看这道题呗,她卡了好久了。”
陈桉正在收拾书包,闻言抬起头,目光落在林七月手里的卷子上,又转向她:“哪道题?”
林七月的脸瞬间红了,紧张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就……就是这道,关于椭圆的。”她指着卷子上的题,手指都在微微发抖。
陈桉接过卷子,放在桌上,拿出一支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椭圆,然后开始讲解:“这道题首先要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你看题目里给的条件,离心率和长轴长,先算出a和c的值,再求b……”
他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每一个步骤都讲得很细致。林七月认真地听着,眼睛盯着草稿纸上的解题过程,之前困扰她很久的问题,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可当陈桉讲到用韦达定理求交点坐标时,她还是没跟上,皱起了眉头。
陈桉注意到她的表情,停下了笔:“哪里没懂?”
“韦达定理这里,我不知道怎么代入。”林七月小声说,头垂得更低了,生怕陈桉觉得她笨。
“没关系,我再讲一遍。”陈桉没有丝毫不耐烦,他重新拿起笔,从韦达定理的基本公式开始,结合这道题的条件,一步步推导,直到林七月眼里露出“原来是这样”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