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绝对是“默”不能容忍的“不整洁”!
鬼使神差地,我没有把它推回原位,反而产生了一种恶作剧的念头:我想看看,如果违反了规则,会发生什么?那个“后果自负”,到底是什么?
第二天我下班回家,心跳莫名加速。
推开门,一切如常。
不,不完全一样。
茶几被精准地挪回了原来的位置,毫厘不差。
而在茶几正中央,压着一张新的纸条。
不是打印的。是手写的。
字迹工整到近乎刻板,像印刷体,但微微颤抖的笔锋透露出一种非人的僵硬。
“规则,不容破坏。
仅此一次。
——默”
我拿着那张纸条,站在空旷的客厅里,盛夏的傍晚,却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
他知道了。他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出来过。并且,精准地发现了我微不足道的越轨行为,并给予了“警告”。
那种被无形目光时刻监视的感觉,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攫住了我。
第二章:窥视之眼
“仅此一次”的警告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我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神经质。每次回家,我都会下意识地先扫视整个客厅,检查物品是否在它们“应在”的位置上,仿佛在玩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恐怖游戏。
我对“默”的好奇心,与日俱增,甚至压过了恐惧。
他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从不露面?他白天在做什么?晚上又为何要求绝对安静?那些苛刻的规则,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个周末,我去电子市场淘换旧手机,路过一个摊位时,看到了一种伪装成充电头的微型摄像头。像素不高,但足够隐蔽,支持手机APP远程查看和云端存储。
一个疯狂的念头瞬间击中了我。
我要看看。我要看看我不在家的时候,这个房子里到底在发生什么。
我知道这很冒险,甚至可能触犯法律。但那种被未知掌控的窒息感,以及强烈到灼烧的好奇心,推着我走了下去。
周一早上,我假装出门上班,在楼下绕了一圈,又偷偷溜回楼道防火层躲了半小时。估算着“默”通常的活动时间(如果他真的有的话)已经过去,我才像做贼一样溜回门口。
我用备用钥匙轻轻打开门,心脏狂跳,生怕那扇主卧门突然打开。
客厅空无一人,死寂。
我快速走到客厅电视柜旁边,那里有一个闲置的多孔插排。我把伪装成充电头的摄像头插进一个空位,调整角度,让它能覆盖大半个客厅,尤其是主卧门和沙发区域。它看起来和旁边给路由器供电的那个一模一样。
做完这一切,我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家,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下午,我躲在公司厕所隔间里,颤抖着打开手机APP。
连接成功。
实时画面传输过来:客厅空无一人,安静得可怕。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斑。一切如同静止的油画。
我松了口气,又有点失望。也许,“默”只是个极度社恐的宅男,白天也在睡觉?
就在我准备退出时,主卧的门,毫无征兆地打开了。
我的呼吸瞬间屏住。
一个男人走了出来。
他很高,很瘦,穿着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的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像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他的皮肤是那种不见天日的苍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