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一出,全场一片寂静。
大部分人都听得云里雾里。
什么荣格,什么科胡特,什么阴影理论,什么自体心理学……这些专业名词,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
但是,有两个人的表情,瞬间发生了剧变。
一个是苏芊。
她的脸,“唰”地一下,白得像一张纸。
因为我问的这个问题,正是我和她之间,无数次“创作辅导”中的核心内容!
这些理论,这些分析,全都是我嚼碎了,掰开了,一点一点灌输给她的!她或许能背下来一些名词,但要让她当着这么多专家的面,阐述其中的逻辑关联和艺术表达,简直是要她的命!
她根本就不懂!
另一个表情变了的,是叶倾仙。
她原本慵懒地靠在椅背上的身体,微微前倾。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里,第一次透出了一丝真正感兴趣的光芒。
她看着我,仿佛在审视一件有趣的艺术品。
台上的苏芊,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魏辰见状,立刻抢过话筒,打圆场道:“这位朋友的问题真是太专业了!不过,我们今天毕竟是艺术展,不是学术论坛。艺术是感性的,有时候过度理性的分析,反而会破坏它的美感。芊芊,她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她的创作,更多是源于直觉和情感的迸发,对吗宝贝?”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苏芊。
苏芊如梦初醒,连忙点头,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对……对!艺术……是感性的,是灵感的瞬间……”
“哦?是吗?”
我笑了,笑意却未达眼底。
“可是我记得,两个月前,苏小姐在创作这幅画的草图时,还因为无法理解‘碎片化自体在画面中如何通过色彩和线条的非连续性进行视觉呈现’而苦恼了整整一周。当时你认为,只有强烈的色彩对冲,才能表达内心的痛苦,但那样又会显得过于肤浅和直白。”
我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炸雷,在苏芊耳边响起。
她惊恐地看着我,仿佛在看一个魔鬼。
我继续说道:“后来,还是有人提醒你,可以借鉴心理治疗中的‘沙盘游戏’。将画布视为沙盘,将不同的色块和线条视为代表不同情绪的‘玩具’。不是让它们去对抗,而是让它们在一个空间里‘共存’。通过这种看似无序的摆放,来展现一个破碎灵魂内部的混乱、矛盾与挣扎。这才最终,定下了这幅画的基调。苏小姐,你……还记得吗?”
我每说一句,苏芊的脸色就更白一分。
这些细节,这些对话,太真实了。真实到她根本无法反驳。
因为那就是事实!
是我,坐在我们那个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握着她的手,陪着她一张一张地废掉画稿,最后才想出了这个“沙盘理论”的解决方案。
台下的宾客们也开始窃窃私语。
“这人谁啊?怎么对创作过程这么了解?”
“听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不像是瞎编的啊……”
“难道这画……有内幕?”
魏辰的脸色已经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他死死地瞪着我,恨不得用眼神将我千刀万剐。
他再次抢过话筒,声音提高了几度:“你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胡说八道些什么!保安!保安死哪儿去了!把这个疯子给我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