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蔚发来消息,说她被公司以“散播谣言,影响同事关系”为由,暂停了实习。
我回了她四个字:“等我消息。”
晚上,我把整理好的第一批证据,主要是关于《Nature》那篇论文的,发给了陈教授。
做完这一切,我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有种巨大的疲惫。
我打开一个小众的学术论坛,登录了我久未使用的账号“S.J.”。
这个账号,在几年前,还算小有名气。
我曾在上面发表过一些零散的猜想和算法片段,其中就包括那个核心模型的雏形。
后来为了江晚星,我停用了这个账号,想把所有的光环都给她。
我看着那个孤零零的账号,沉默了很久,然后敲下了一行字。
“关于『星辰算法』的几个新思考。”
“星辰算法”,是江晚星给那个模型起的名字,取了她名字里的“星”字。
我曾觉得很浪漫。
现在只觉得讽刺。
我没有直接说抄袭,也没有提任何人的名字。
我只是在三年前那个帖子的基础上,用最新的数据和理论,对“星辰算法”进行了三个方向的深化和拓展。
每一个方向,都足以再发一篇顶刊。
每一个方向,也都精准地回答了林蔚所说的,总工程师对江晚星提出的那个问题。
这是我写给所有同行的,一封公开的战书。
也是我递给江晚星的,一把温柔的刀。
帖子发出去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了几百条回复。
“卧槽,S.J.大神诈尸了!”
“这才是『星辰算法』的完全体吧?江晚星那篇《Nature》跟这个一比,简直就是个半成品!”
“我之前就觉得奇怪,江晚星后续再也没有拿出过同等级别的成果,原来根子在这里?”
“楼上的,细思极恐。这个S.J.和江晚星是什么关系?难道是……枪手?”
舆论开始发酵。
很快,我的手机响了。
是赵凯。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帖子是你发的?”
“是。”
“你到底想干什么?钱?还是想让晚星回心转意?”他冷笑一声,“开个价吧,多少钱肯删帖,然后永远消失?”
“我不缺钱。”
“不缺钱?沈倦,我查过你,一个农村出来的穷学生,靠奖学金过活。你在我面前说不缺钱?”
他的语气充满了不屑:
“别给脸不要脸。我给你二十四小时,帖子不删,后果自负。”
电话被挂断。
我看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毫无睡意。
我知道,赵凯的报复很快会来。
但我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狠。
第二天,学校的论坛炸了。
一张加了红标题的帖子被置顶——“学术天才还是无耻窃贼?扒一扒物理系沈倦的抄袭史”。
帖子里,把我大学四年所有得奖的论文、参与的项目,全部列了出来。
然后用各种所谓的“调色盘”对比,指责我抄袭了国外某位不知名学者的研究。
为了增加可信度,帖子里还附上了几封伪造的邮件截图。
内容是我向那位学者“请教”,实际上是套取核心创意。
最致命的是,发帖人声称,江晚星因为无法忍受我这种窃取行为,才毅然决然地选择分手。
而我,因爱生恨,恶意报复,才伪造证据反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