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松开手,看着梁妍雪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个细节。这幅画我创作的时候,只是随手加了一点红,觉得那样能让画面更有张力,没想到会有人读懂它的含义。”
梁妍雪心中冷笑,她当然知道这个细节。因为江白曾经不止一次跟她提起过,姜橙画中最重要的,永远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比如《雨中的等待》里的那点红,比如《深夜画室》里窗台上的半杯咖啡,比如《旧巷》里墙角的一朵小野花。江白说,那些细节里藏着姜橙最真实的情绪,是他不为人知的柔软。那时候,江白说起姜橙时,眼里满是对朋友的欣赏,可现在,这份欣赏,却成了她报复的武器。她脸上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欣赏表情:“艺术的魅力不就在于此吗?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而那些细节,往往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就像你的画,看似冷清,却藏着很多温暖的小心思。”
姜橙笑了,眼神里的探究渐渐变成了好感:“你说得很对。不如我带你逛逛展厅,给你讲讲这些画背后的故事?”
“好啊,那就麻烦你了。”梁妍雪点头应允,心中的计划悄然推进。她知道,第一步,她已经成功了。
接下来的几周,梁妍雪开始巧妙地出现在姜橙可能出现的各种场合。她提前做了很多功课,几乎把姜橙的所有资料都翻了个遍——他喜欢喝手冲咖啡,只去街角那家“研磨时光”;他喜欢在周末去郊区的画室创作,那里有一片他亲手种的向日葵;他喜欢听爵士乐,尤其是查理·帕克的作品;他对某种小众的矿物颜料情有独钟,每次都要托人从国外代购;他甚至有个小习惯,画画时喜欢咬着笔杆,思考时会轻轻敲击桌面。
她会在姜橙常去的咖啡馆“偶遇”他,点一杯他喜欢的耶加雪菲,坐在他对面,假装看文件,偶尔抬头对他笑一笑;她会在周末借口去郊区采风,“恰巧”路过姜橙的画室,给他带去一份亲手做的蔓越莓饼干——她记得江白说过,姜橙最喜欢蔓越莓的酸甜味;她还会在爵士乐酒吧里,跟他一起讨论某首曲子的旋律,甚至能说出查理·帕克某首即兴曲里的细节,让姜橙惊讶不已。
每次与姜橙相处,梁妍雪都能说出让他眼前一亮的见解。聊到绘画时,她会提起江白曾经跟她讲过的绘画技巧,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得头头是道;聊到音乐时,她会分享自己对爵士乐的看法,甚至能说出几位小众歌手的名字;聊到电影时,她会精准地说出姜橙喜欢的导演的风格,甚至能背出某句经典台词。她像一个完美的“知己”,总能恰到好处地击中姜橙的兴趣点。
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他约她吃饭,她会偶尔拒绝,说自己要加班;他送她礼物,她会礼貌地收下,却从不回赠过于贵重的东西,最多给他画一张小小的素描;他想牵她的手,她会巧妙地避开,转而指着远处的风景,说“你看,那里的夕阳好美”。她像一道看得见却摸不到的风景,让姜橙充满了好奇,想要不断靠近,却又始终差一步。
“你是个很难读懂的人。”一次晚餐后,姜橙开车送梁妍雪回家,车子停在她公寓楼下时,他突然开口说道。他侧过头,看着梁妍雪的侧脸,路灯的光线洒在她的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的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投下一片小小的阴影,让他心跳不由得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