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改进了我的土窑。我在窑的内壁,又糊上了一层更耐火的泥土。我还做了一个简易的鼓风机,用兽皮和木板做的,能强制往炉膛里送风,进一步提高温度。
一切准备就绪,我开始了第二次烧制。
这一次,我用上了提纯后的纯碱。我严格控制着各种原料的配比。在熔融的过程中,我甚至还加入了一点点硝石。这是化学消泡剂,能有效减少玻璃中的气泡。
炉火再次点燃。
这一次,我更有信心。
又是整整一天的等待。当我再次从炉中,舀出那滚烫的玻璃液时,我看到,它的颜色,比上一次,要清亮得多。
我没有再把它浇在石板上。我用吹管,那是我用一根掏空的竹子做的,吹出了我的第一个作品。
一个玻璃杯。
它同样不完美。杯壁厚薄不均,杯口也不够圆润。
但它晶莹剔透,几乎没有任何杂色。在阳光下,像一块凝固的冰。
我把杯子装满水,水在杯中,清澈见底。
小夕看着那个杯子,眼睛都直了。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碰了一下杯壁。“哥……这是……神仙用的杯子吗?”
“不。”我摇摇头,把杯子塞到她手里,“这是我们以后,吃饭用的碗。”
有了第一个成功的作品,接下来,就是量产。
我需要钱。我需要一个更大的窑,需要雇人来帮忙。
我用剩下的一些玻璃液,又吹了几个杯子,还压制了几块小小的、相对平整的玻璃片。
我把其中最好的一个杯子,和一块玻璃片,用一块破布,小心翼翼地包好。
然后,我对小夕说:“看好家。哥出去一趟,回来给你带肉包子。”
我揣着这两件,足以颠覆整个时代的“神器”,走进了离村子最近的县城。
我要把它们,变成我们安身立命的资本。
3
青石县。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量这个古代的县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边是古色古香的木质建筑。街上人来人往,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一切都充满了烟火气,却又和我记忆中的世界,格格不入。
我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穷书生的长衫,与这县城的繁华,显得有些疏离。
我没有去那些看起来就很气派的酒楼商铺。我知道,我这副打扮,揣着个来历不明的东西,大概率会被人当成骗子,直接打出来。
我需要找一个,识货的,有魄力的,而且,不是那种喜欢巧取豪夺的黑心商人。
我凭着原主的记忆,在城里七拐八拐,最后,停在了一家,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店铺门口。
“钱氏杂货铺”。
店面不大,但里面琳琅满目,从南边的丝绸,到北边的皮货,什么都有。这说明,店老板的渠道很广。
最关键的是,我记得,这家店的老板,钱通,在县城里,名声还不错。为人精明,但做生意,讲究一个“和气生财”。
我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客官,想买点什么?”一个伙计迎了上来。
“我找你们钱掌柜。”我说。
伙计打量了我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轻视,但还是客气地说:“我们掌柜的在后面盘账,您有什么事?”
“我有一桩,能让你们钱掌柜,把生意做到京城的大买卖,想跟他谈谈。”我压低了声音,说得神神秘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