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开始有人站队了。
“现在的年轻人养狗,真把自己当回事了。狗比人还精贵。”
“对啊,拴着绳子了不起啊?在小区里就得有集体意识,不能太自私。”
“@物业,小区里能不能管管?有些狗主人确实素质不高。”
我成了那个“素质不高”的狗主人。
我的几个朋友,比如住在对门的陈姐,开始帮我说话。
陈姐:“张姐,话不能这么说吧?我下午好像路过看到了,乔安是在教孩子怎么正确地跟狗接触,态度挺好的呀。”
张姐立刻反击:“好?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教训我们,叫态度好?我们家乐乐胆子小,被她吓到了!她就是不想让摸,找一堆理由罢了!”
另一个邻居,养泰迪的刘奶奶也说:“我觉得乔安做得对。不是所有狗都喜欢被陌生人摸的,尤其是小孩,下手没轻没重的,很容易出事。”
张姐:“刘奶奶,你家泰迪小,当然要当心。她那可是金毛!大金毛!暖男!会咬人吗?她就是小题大做,显摆自己懂得多!”
“暖男”……
我真想把网上那些金毛伤人事件合集甩她脸上。
品种天性,不代表个体性格。
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尤其是一个,为了挽回面子,不惜煽动舆论的人。
我看着群里乌烟瘴气,一堆人开始讨论“养狗的素质问题”、“孩子和狗哪个更重要”这种无聊的话题。
我知道,如果我不出声,这个“冷漠、自私、拿专业知识欺负人”的帽子,今天就得扣我头上了。
土豆在我脚边睡得正香,还打着小呼噜。
它不知道,它已经成了小区舆论战的中心。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打字。
我不准备跟她吵。
吵架,是最低效的沟通方式。
我要做的,是把她刚刚亲手递给我的那顶“专业”的帽子,戴得稳稳的。
让她再也摘不下来。
4
我在群里发了一段话。
“大家好,我是16栋的乔安,土豆的主人。”
“关于今天下午的事情,我想做个说明。”
我的出现,让群里的讨论瞬间安静了一下。
所有人都等着看我怎么“狡辩”。
“首先,我要向乐乐道歉。如果我下午的教学方式让你感到了压力,那是我做得不够好,希望你不要因此害怕和狗狗交朋友。”
先礼后兵。
把孩子的因素摘出去。
张姐可能没想到我会先道歉,没立刻接话。
我继续打字。
“其次,我要感谢张姐,是她提醒了我。作为一名兼职的宠物行为训导师,我发现我们小区在‘人宠和谐共处’方面,确实存在很多知识盲区和安全隐患。”
“比如,很多家长认为‘温顺犬种=绝对安全’,鼓励孩子随意接触陌生犬只。”
“比如,很多狗主人觉得‘我家狗不咬人’,就可以不拴绳,或者放长绳。”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犬只摇尾巴,除了开心,也可能是紧张、警告甚至准备攻击的信号。”
我每发一条,都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
那些刚刚还在附和张姐的人,沉默了。
因为我说的,是他们真实见过,或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