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罐破摔的疲惫感席卷了她。或许,一段各取所需、互不干涉的荒诞关系,正是她现在需要的麻醉剂?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好。但我有条件。第一,这只是暂时的,互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和工作。第二,我会为你提供住处和生活费,但我们之间……清清白白。第三,关系何时结束,由我说了算。”
男人——陆景珩,听完她色厉内荏的“条件”,眼底的笑意更深了,但他没有反驳,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可以。”
于是,一场始于错误和威胁的“包养”契约,就在这个清晨,以一种极其荒诞的方式达成了。苏晚晴为自己找了一个看似可控的“避风港”,却不知自己亲手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将一头危险的雄狮,引到了身边。
3 避风港里的暖意
苏晚晴在市中心一处高级公寓小区为陆景珩租下了一套大平层。环境幽静,安保严密,符合她“金丝雀”的身份,也满足了她对隐私的需求。
搬进去那天,陆景珩只带了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对他的“新身份”适应得无比自然,仿佛他生来就该住在这样的地方。反倒是苏晚晴,显得有些局促和别扭。
最初的几天,苏晚晴尽量不去公寓,只用手机转账“生活费”,试图用距离维持这种荒唐关系的表面平静。但工作的压力和背叛带来的心痛无处排解,她发现自己竟然开始下意识地渴望那个临时的、无人打扰的空间。
某个加班到深夜的雨夜,她鬼使神差地开车来到了公寓楼下。抬头望去,客厅的灯还亮着,暖黄色的光晕在雨幕中显得格外温暖。她犹豫再三,还是上了楼。
推开门,陆景珩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书,柔和的灯光勾勒出他完美的侧影。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看到她被雨水打湿的肩头,什么也没问,只是自然地起身去浴室拿了条干毛巾递给她。
“厨房有温着的姜茶。”他语气平淡,仿佛她的到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那一刻,苏晚晴冰冷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从那以后,她来公寓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她发现陆景珩是个极其自律且品味非凡的人。公寓总是保持得一尘不染,他会做一手好菜,甚至对插花、香道这些雅事也颇有见解。他从不主动过问她的工作,但当她偶尔因为某个项目难题而眉头紧锁时,他看似不经意的一句点评或一个角度,往往能让她茅塞顿开。
有一次,她为一个竞争对手的恶意压价而烦恼,忍不住在饭桌上多抱怨了几句。陆景珩安静地听完,放下筷子,淡淡地说:“与其纠结于对方的价格,不如想想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如果优势足够明显,价格战反而是最低级的竞争方式。找准对方的供应链弱点,或许能一击即中。”
苏晚晴愣住了。这番话,精准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甚至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破局思路。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小白脸”能有的商业视野。
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被她“养”在家里的男人。他身上的谜团越来越多,但他带来的那种奇异的安定感和偶尔流露出的智慧,却像毒药一样,让她在戒备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产生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