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这一夜,沈府注定无眠。

沈知微被“请”回沈府后,直接禁足于她那个偏僻破旧的小院。门外有粗壮的婆子把守。沈巍甚至没有来见她,只有嫡母王氏派来的嬷嬷,送来了冰冷的饭菜和一句警告:“安分些,或许还能留条活路。”

沈知微坐在冰冷的炕沿,窗外月色凄清。她摸了摸依旧有些不适的喉咙,摊开手掌,掌心是被汗水微微浸湿的几片微小纸屑——这是她吞纸时,暗中藏在指甲缝里的,来自答卷最关键部分的几个词:“田亩”、“税赋”、“胥吏”。

她知道,明天的殿试,绝不仅仅是才学的较量。皇帝亲拟的题目,必定关乎国策时局。沈芷兰有父亲暗中指点,有沈家资源可供调用,而她,只有自己,和这几片残破的纸屑暗示的方向。

她闭上眼,脑海中飞速掠过近日阅读的邸报、听来的朝议风声。西北战事吃紧,军费浩大;江南水患频仍,流民失所;国库空虚,世家兼并土地愈演……陛下近年来屡有改革之意,却阻力重重。她的答卷触动了“田亩”和“税赋”,这或许不是巧合。

思路渐渐清晰。她需要一篇能直指核心、展现胸襟格局,却又不能过于激进、触怒既得利益者的策论。要锐利,也要沉稳。

天光微亮时,沈知微眼底虽有青黑,目光却亮得惊人。

紫宸殿,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比昨日的琼林宴凝重百倍。承熙帝高坐龙椅,目光如炬。

沈芷兰今日盛装打扮,光彩照人,只是眼底一丝难以掩饰的慌乱泄露了她的紧张。她悄悄瞥了一眼身旁依旧穿着那身旧蓝裙的沈知微,心中暗恨:装模作样,看你还能得意几时!

皇帝没有多余的话,直接让内侍宣读考题:“问:当今国朝,内忧外患并存,国库不丰,民生多艰。卿以为,治国之要,当以何为先?又如何施策,可固国本、安民心、开盛世?”

题目宏大,正在沈知微预料之中。

沈芷兰心中稍定,这类题目她平日练习最多。她略一思索,便提笔蘸墨,文思泉涌。她先从“圣心仁德”、“教化百姓”等大而化之的道理说起,继而引经据典,辞藻华丽,歌颂太平,最后提出一些诸如“节俭用度”、“劝课农桑”等不痛不痒的建议。文章花团锦簇,四平八稳,符合一个大家闺秀、才女应有的水准。

而沈知微,则闭目凝神了片刻。她想起了院中那棵在贫瘠墙角顽强生长的老梅,想起了偷偷读书时冰冷的砚台,想起了底层百姓的艰辛……再睁开眼时,目光已是一片澄澈坚定。

她提笔,落下标题——《治国十策》。

开篇直言:“臣女以为,治国之要,在于实事求是,革弊布新。当以‘理财’、‘安民’、‘选贤’三者为先。”

“一曰清丈田亩,均平赋役。今世家豪右,隐匿田产,转嫁税负于小民,致使国库空虚无饷,百姓贫苦无依。当遣干练之臣,重新清丈全国土地,无论官民,一体纳粮……”

“二曰整顿漕运,畅通物流。江南财赋,乃国之命脉。然漕运积弊已久,胥吏盘剥,损耗惊人。当改革漕运章程,设立专职,严惩贪腐,使东南之粟,顺利输于京师……”

“三曰改革科举,唯才是举。今科举虽为选贤之途,然亦有请托贿赂之弊。当严明考场纪律,拓宽取士范围,不仅以诗赋取人,更重经世致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