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兄弟们,” 王翠花站在院子里,看着底下一群战战兢兢的宫人,清了清嗓子,“咱们现在面临一个大问题,今年夏天可能会大旱,到时候粮食不够吃,大家都得饿肚子。所以,从今天起,咱们得一起想办法,找能在干旱天气里生长的庄稼种子,谁要是能找到,重重有赏!”
宫人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话。以前的庾贵妃可是出了名的脾气差,动不动就打骂宫人,现在突然这么和蔼可亲,还说要找什么耐旱种子,大家都觉得有点不真实。
还是之前那个小宫女,叫春桃的,鼓起勇气问:“娘娘,您说的耐旱庄稼,是指哪种啊?咱们宫里种的都是些观赏花,没种过庄稼啊。”
王翠花一拍脑袋,忘了这茬了,宫里的人哪懂什么庄稼。“没事,” 她笑着说,“你们可以问问家里人,或者宫外认识的人,有没有知道的,只要有线索就行。赏钱嘛,从本宫的份例里出,保证少不了大家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宫人们一听有赏钱,眼神都亮了,纷纷点头表示会去打听。
安排完宫里的事,王翠花又想着去民间看看。她跟夏侯澹说了一声,夏侯澹派了几个靠谱的侍卫跟着她,还给了她一块腰牌,方便出入宫门。
换上一身普通的布裙,王翠花跟着侍卫出了宫。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但王翠花没心思看这些,她直奔城郊的农田。
找到一个正在田里干活的老农,王翠花上前客气地问:“大爷,您好,我想问问您,咱们这儿种的庄稼,哪种最耐旱啊?”
老农上下打量了她一番,见她穿着普通,但气质不凡,身边还跟着几个精壮的汉子,不敢怠慢,赶紧回答:“姑娘,咱们这儿种的最多的是小麦和谷子,相对来说,谷子比小麦耐旱些,但要是真遇上大旱,也没啥收成。”
“那有没有比谷子更耐旱的?” 王翠花追问。
老农摇了摇头:“没了,咱们这儿就这几样庄稼,要是天不下雨,啥都白搭。去年就旱了一阵,好多人家都颗粒无收,只能靠官府救济。”
王翠花心里有点失落,看来想在本地找到耐旱作物,有点难。她又问了几个老农,得到的答案都差不多。
“姑娘,你问这个干啥啊?” 有个老农好奇地问,“难道又要旱了?”
王翠花不敢说太多,怕引起恐慌,只能含糊地说:“我就是随便问问,想了解一下庄稼的情况。”
从农田回来,王翠花有点泄气,跟夏侯澹说了情况。
“别急,” 夏侯澹安慰她,“找不到也正常,咱们可以试试改良现有的种子。我已经让人去找太仆寺的老工匠了,他们常年跟庄稼打交道,说不定有办法。”
“也只能这样了。” 王翠花点点头,“对了,你召那些被贬的官员,情况怎么样了?”
一提这事,夏侯澹就皱起了眉头:“不太顺利。我昨天下了圣旨,召前户部尚书周大人、兵部侍郎李大人回来,结果今天一早,就有几个老臣上奏,说这两个人以前犯过错,不能轻易启用,还说我不该更改原主的决定。”
“这些老顽固!” 王翠花气得不行,“原主那是瞎搞,他们还当宝贝呢!”
夏侯澹无奈地说:“这些老臣大多是世家子弟,跟周大人、李大人有过节,怕他们回来抢了自己的位置。我已经把奏折压下去了,但估计他们还会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