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打开崭新的高三数学选修课本,油墨的味道刺鼻。上面的每一个公式,每一道例题,他都早已烂熟于心。他甚至能记得哪一页的页脚有一个微小的印刷瑕疵,记得在第十三次循环时,他曾用尺子小心地将那个多余的墨点刮掉。知识会被清除,但关于“知识”的记忆——比如他学过多少遍,在哪里容易出错,哪种解题方法最高效——这些“经验”却像刻在灵魂上的烙印,无法抹去。这让他像一个手持攻略的玩家,反复挑战同一个副本,却永远无法真正通关。

窗外的蝉鸣似乎更响了些,像是在嘲笑他的徒劳。他拿起笔,在空白的笔记本上,开始写下新一轮循环的计划。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是这死寂循环里,唯一属于他的、微弱的反抗。第一个目标,依旧是那个看似简单却遥不可及的终点——高考满分。然后,打破这该死的循环。至于为什么是满分,满分之后循环是否会结束,他不敢深想,那是支撑他不在无尽重复中彻底崩溃的唯一信念。

暑假像一池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死水。林辰按照自己制定的“最优解”计划,精准地分配着每一天的时间。他避开了所有不必要的社交,包括陈启几乎每天都会发来的邀约。

“辰哥,下午去新开的电玩城不?听说投篮机超赞!”

“林辰,书店进了那套漫画的最终卷,一起去看?”

“喂,别闷在家里发霉了,河边新修了步道,骑车去?”

手机屏幕一次次亮起,又一次次黯淡下去。林辰的回复千篇一律:“不了,要复习。”或者更简洁:“忙。”

他并非完全隔绝外界,相反,他像一只潜伏在暗处的蜘蛛,凭借“经验”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敏感地捕捉着周围一切的震动。他知道楼下张奶奶的猫大概会在下午三点左右走丢,于是提前“偶遇”并提醒她关好阳台门;他晓得巷口的水果店今天进的西瓜特别甜,会在母亲下班前买好放在冰箱里;他甚至“预见”到陈启会在周末踢球时扭伤脚踝,于是提前一天装作无意地提醒他热身要充分。

这些微小的干预,像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然后迅速被时间的洪流吞没,不留痕迹。只有林辰自己知道,每一次干预,都消耗着他本应用于“完美备考”的心力。他觉得自己像一个作弊的考生,一边享受着未卜先知带来的便利,一边承受着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疏离。

直到那天下午,他正在解一道复杂的物理题,窗外传来一阵尖锐的刹车声和闷响。他的笔尖猛地一顿,在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来了。这是第五次循环时发生过的一次小车祸,骑电动车的外卖员为了避让突然冲出路面的小孩,撞上了路边的护栏,人受了点轻伤,但耽误了订单,在现场争吵了很久,噪音一度干扰了林辰的复习。

前几次,他选择了关紧窗户,戴上耳塞。但这一次,一种莫名的烦躁涌上心头。他放下笔,快步走到窗边。楼下已经围了一圈人,穿着黄色外卖服的小哥正试图扶起变形的电动车,旁边一个小孩吓得哇哇大哭,家长闻声赶来,场面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