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来了?快洗手,准备吃饭了。”
刘淑霞接过土豆,麻利地开始削皮。
齐建忠走过来,看了眼地上的土豆,满意地点点头:“嗯,不错。这点小事早就该学着做了。我们小时候,七八岁就得挑水砍柴,那才叫吃苦……”
齐颖默默地走到水龙头前,用冰冷的自来水冲洗双手。
冰冷的水刺激着红肿的伤痕,带来一阵刺痛。
但手上的痛,远远不及心里那种被彻底忽视的冰凉。
第四章:奖状的冷遇
手上的勒痕慢慢淡去,心里的寒意却堆积得更厚。
期末家长会那天,齐颖捧着那张崭新的“三好学生”奖状,心里像揣了一只欢快蹦跳的小鸟。
冬日的阳光洒在烫金的字上,熠熠生辉。
这是她一学期努力的成绩证明,她想象着父母看到时,或许脸上会露出一丝不一样的笑容,哪怕只是一瞬间。
回到家,她迫不及待地展示奖状,声音里带着雀跃:“爸,妈,我这学期评上三好学生了!”
齐建忠接过奖状,扫了一眼,脸上没有任何波澜,随手就放在了杂乱的茶几上。
“这有什么好炫耀的。”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不要有点成绩就得意忘形。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要时刻保持低调,戒骄戒躁。”
刘淑霞一边摘着菜一边附和:“你爸说得对,只评上三好学生,只能说明你还有不足,要继续努力。想想我们小时候,哪有什么奖状啊?能吃饱饭、有学上就谢天谢地了……”
那只欢快的小鸟瞬间折断了翅膀,从云端直直地跌落下来。
齐颖看着自己视若珍宝的奖状,像一片无人问津的落叶,孤零零地躺在堆满杂物的茶几上。
父母的话语已经转向了熟悉的轨道,开始吹嘘自己童年是如何吃苦耐劳,如何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
齐颖默默地听着,心中的失落渐渐凝固成一种麻木。
她明白了,在这个家里,她的喜悦是不被允许的,她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唯有父母口中那些“苦难”才是永恒的主题,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奖状上那点微弱的光亮,未能穿透这个家庭厚重的“忆苦”帷幕。
第五章:被送走的娃娃
春天似乎并未给这个家带来多少暖意。
一个周末,父母铁路单位的同事一家来访,带着一个比齐颖小几岁的女孩。
大人们在客厅里聊天,小女孩闲不住,钻进了齐颖的房间。
齐颖正小心地整理着床头的旧洋娃娃。
娃娃的裙子已经有些褪色,但洗得干干净净,金色的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这是姥姥去世前送给她的最后一个生日礼物,是她最珍视的宝贝。
小女孩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娃娃,伸手就要抢:“我要玩这个!”
齐颖下意识地把娃娃护在怀里:“这个不行,这个是姥姥给我的。”
小女孩瘪瘪嘴,“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客厅里的大人们被惊动了。
刘淑霞走进来,了解了情况后,板起了脸:“小颖,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快把娃娃送给妹妹。”
“可是妈妈,这是姥姥留给我的……”
齐颖紧紧抱着娃娃,第一次试图捍卫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