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接过水,轻声回了句:“谢谢。老毛病了,没事。”
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滑行,停稳。舱门打开的提示音响起,乘客们纷纷起身取行李,通道里瞬间拥挤嘈杂起来。林曦随着人流站起身,打开了关闭许久的手机。
信号恢复的瞬间,一连串的未读信息和未接来电提示涌了进来。她快速滑动屏幕,目光最终定格在最新的一条短信上,发件人是老陈。信息很短,只有四个字,却让林曦刚刚因为萧然的关心而略有缓和的心,瞬间再次揪紧:
【情况有变,速来!】
第4章:破碎的星辰
星海音乐厅的后台通道,弥漫着一种与柏林大教堂截然不同的气味——陈年木料、灰尘、还有一丝金属锈蚀的微腥。林曦和萧然几乎是跑着进来的,行李箱的滚轮在空旷的走廊里发出急促的回响,打破了此地死寂般的沉默。
推开那扇厚重的、通往管风琴内部维护通道的门,眼前的景象让林曦的脚步瞬间钉在原地。
巨大的管风琴如同一个被开膛破肚的巨人,内部结构裸露在外。核心风箱的位置,一个触目惊心的裂口赫然在目,像一道丑陋的伤疤。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氛,比物理上的破损更让人窒息的是人。
以赞助方赵总为首的一行人,正围在破损处指指点点。赵总身材微胖,穿着昂贵的西装,脸上是毫不掩饰的不耐烦和商人式的精明算计。而站在他身旁,正低声与他交谈的那个金发身影,让林曦的瞳孔骤然收缩——卡尔,她在柏林的经纪人。
卡尔看到林曦,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但迅速被职业化的冷静取代。他继续对赵总说着什么,林曦清晰地捕捉到几个词:“……状态不稳定……国际声誉……更成熟的替代方案……”
赵总一边听着,一边频频点头,目光扫过破损的风箱时,嫌弃地皱起眉。他们的谈话,像一根根无形的针,刺向匆匆赶来的林曦,暗示着她的“不可靠”和这个项目的“不值得”。
而在这一圈光鲜亮丽的人群外围,老陈独自蹲在角落里,背对着所有人,手里夹着一支快燃尽的烟,佝偻的背影写满了颓唐。他脚边散落着工具,却一样也没拿起来。
萧然想上前理论,被林曦一把拉住。她没有走向赵总和卡尔,而是径直穿过人群,走到老陈身边,缓缓蹲了下来。
“陈师傅。”她轻声唤道。
老陈身体一僵,没有回头,只是用力吸了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声音沙哑而疲惫:“林教授,您回来了……看到了吧?他们说……要从德国直接引进整机,说那才是现代化的象征。”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带着一种被碾碎后的麻木:“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这老家伙,都没用了。修它,是浪费钱。”
修复,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难题,它演变成了一场关乎尊严、关乎本土技艺存续的尊严之战。
林曦的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个巨大的裂口上,而是移向了琴板上一处不起眼的旧划痕。她伸出手指,极轻地抚过那道痕迹,仿佛在触碰一段珍贵的记忆。
“陈师傅,您还记得这道痕吗?”她的声音很柔和,带着追忆的暖意,“那是我第一次正式登台,在这音乐厅,弹《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太紧张了,转身时,手肘不小心撞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