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柏林赋格
柏林大教堂的夜,是石头与寂静筑成的深渊。巨大的穹顶吞没了最后一丝尘世的喧嚣,只余下冷冽的空气与从彩绘玻璃渗入的、稀薄的月光。凌晨三点,唯有管风琴的键盘前亮着一盏孤灯,将林曦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在身后森然林立的音管上,如同一只疲惫的鸟,栖在钢铁的丛林。
她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奔跑,追逐着巴赫《赋格的艺术》中一个极其复杂的声部。这架拥有七千多根音管的庞大乐器,对她而言仍是一个陌生而倔强的宇宙。每一个音符的落下,都像是星子艰难地突破引力,点亮一片未知的黑暗。突然,一阵尖锐的刺痛从左手腕部窜起,如同烧红的钢针直刺骨髓,让她猛地从琴键上弹开了手。
腱鞘炎,这老朋友,又在她最需要精准的时刻,不期而至。
林曦倒抽一口冷气,右手迅速按住抽搐的左腕,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她闭上眼,深呼吸,试图将意识从疼痛的焦点移开。几分钟后,痛楚稍缓,她熟练地用右手从衣兜里摸出一个小药瓶,抖出两粒白色药片,干咽下去。药力的苦涩从喉咙蔓延到心底。
不能停。柏林爱乐音乐会的巡演首场就在四天后,她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她重新将手放回琴键,强迫手指再次启动。然而,这一次,她敏锐地察觉到,不仅是左手,连原本无恙的右手也开始出现难以抑制的轻微颤抖。指尖下的音符不再圆润,带出了一丝不该有的、怯怯的杂音。这细微的失控感,比左手的剧痛更让她心惊。病情,比想象中扩散得更快。
就在她试图集中精神,与不听使唤的双手搏斗时,手机在空旷的教堂里突兀地震动起来,屏幕幽光在昏暗中格外刺眼。是国内来的视频通话请求,时间显示是北京时间上午。林曦皱了皱眉,接通了。
屏幕那端出现一张年轻而焦虑的脸,是她在国内的学生,背景是星海音乐厅的排练室。
“老师!对不起这么晚打扰您……”学生的声音带着哭腔,“出大事了!音乐厅那台老宝贝,核心风箱……彻底破裂了!”
林曦的心猛地一沉,像被音管砸中。那台琴是她多年的心血,也是国内管风琴教育的重要基地。
“怎么回事?慢慢说。”她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但视频那头细心的学生还是捕捉到了她脸色的异常。
“老师,您的手怎么了?脸色这么白……”学生关切地问。
“没事,练多了,有点累。”林曦迅速打断,将左手不着痕迹地移出镜头范围,语气转为严肃,“风箱怎么会突然破裂?陈师傅检查过了吗?”
“陈师傅在呢,情况很糟。”镜头晃动,转向一旁沉默抽烟的老陈。老陈看到镜头里的林曦,重重叹了口气,把手机接了过去。他的脸在烟雾后显得格外憔悴。
“林教授,”老陈的声音沙哑,带着浓浓的疲惫,“不只是风箱的问题。赞助方的赵总明天就要带评估团过来,说如果这次修复方案再通不过,不仅后续资金全部撤回,他们……他们甚至考虑把琴拆了,当废旧物资处理。”
“倒计时开始”——这四个字像锤子砸在林曦心上。明天评估,意味着她必须立刻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