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林建国看着儿子布满血丝却异常坚定的眼睛,沉默了许久。他走到林峰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四个字:“注意安全。”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包含了千言万语——无奈的默许,深沉的父爱,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母亲李静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开始为儿子准备行装。她买的袜子是最厚实的棉袜,说是部队训练费脚;塞进背包里的零食拆了又包,生怕占了地方又担心儿子饿着;反复叮嘱着各种生活细节,仿佛儿子要去的是遥远的异国他乡。离家的日子终于到了。火车站台上,人头攒动。林峰穿着一身崭新的、还没有佩戴军衔的丛林迷彩,显得格外挺拔。李静一遍遍地整理着儿子本就不皱的衣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林建国话依旧不多,只是将一张写着几个电话号码的纸条塞进儿子手心:“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打这几个电话,都是爸以前的战友。”
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启动。林峰透过车窗,用力地向父母挥手,直到他们的身影缩成小小的黑点,最终消失在视野中。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列车加速带来的推背感。车厢里,大多是和他一样怀着憧憬与忐忑的青年。有人兴奋地高谈阔论,有人沉默地望着窗外。林峰拿出手机,最后看了一眼相册里和同学们的毕业合照,然后轻轻关上。窗外,城市的高楼大厦逐渐被广袤的田野、起伏的山峦所取代。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他的心中,那股因离别而产生的淡淡愁绪,逐渐被一种挣脱束缚、奔向新生的豪情所取代。忐忑依然存在,但对未知的挑战的渴望更加强烈。他知道,这列火车正载着他,驶向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轨道,驶向一个需要用汗水和意志去丈量的青春。“淬火之旅,开始了。”他在心中默念,目光投向远方,坚定而明亮。
第二章:淬炼
绿皮火车在历经数十个小时的轰鸣后,终于喘着粗气,停靠在一个偏僻的县级小站。林峰和同车的新兵们被接兵干部嘹亮的口令声催促着,鱼贯而下。一股混合着泥土、青草和隐约钢铁气息的热风扑面而来,与大学校园里栀子花的甜香截然不同,宣告着一段全新生活的开始。
月台简陋,几辆覆盖着军绿色帆布的卡车如同沉默的巨兽,等待着吞噬他们的青涩。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简洁到近乎冷酷的命令:“按顺序上车!快!快!快!” 林峰被人流推挤着爬上卡车后厢,帆布帘放下,光线骤然暗淡,只剩下缝隙里透进的几缕微光,以及车厢内弥漫的紧张和不安的呼吸声。
卡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剧烈颠簸,仿佛要将每个人的五脏六腑都颠簸移位。没有人说话,大家都紧紧抓着身边的背包或栏杆,脸上写满了对未知的惶恐。林峰透过帆布缝隙,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山丘和偶尔掠过的低矮农舍,心中那点“奔向新生”的豪情,渐渐被一种实实在在的、物理上的不适感和心理上的悬浮感所取代。不知过了多久,卡车终于减速,驶入一个大门紧闭、有持枪哨兵站岗的营区。高墙上,“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红色大字标语,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也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下车!集合!” 哨声尖利,口令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