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盛夏的一个午后,天气闷热得如同蒸笼,乌云从远山背后翻滚着压境,空气中弥漫着暴雨将至的土腥味。连队刚结束一场高强度战术对抗,官兵们正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洗漱整理。突然,营区内的警报声凄厉地划破长空,不是熟悉的战备拉动警报,而是更为急促、代表着重大紧急情况的防灾救灾警报!“全体集合!紧急任务!”连长张毅的身影如同闪电般出现在连部门口,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刹那间,所有的疲惫都被抛到脑后。尖刀连的官兵们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楼前集合场,队伍在几十秒内便已肃立完毕。张毅站在队伍前,言简意赅:“接上级紧急通知!因持续强降雨,我团防区外围清江支流白龙河水位暴涨,多处出现管涌、漫堤险情!下游的白石镇、李家村等数个村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上级命令我连作为先遣队,立即出发,驰援白石镇堤坝!任务是加固堤防,转移群众,确保大堤安全!同志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有没有信心?!”“有!有!有!”震天的怒吼直冲云霄,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没有片刻耽搁,官兵们迅速领取救灾器材:铁锹、镐头、沙袋、应急灯、救生衣、绳索……一辆辆军用卡车引擎轰鸣,载着这支锐利的“尖刀”,冲破渐渐密集的雨幕,向着险情最危急的方向疾驰。
车窗外,暴雨如注,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道路两旁的低洼地已开始积水,河流变得浑浊湍急,如同咆哮的黄龙。车厢里异常安静,只有雨点砸在篷布上的噼啪声和发动机的轰鸣。官兵们检查着装备,整理着救生衣,神情肃穆。林峰紧握着手中的铁锹柄,手心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这是他第一次参与真正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面对的不是假设的“敌人”,而是无情的天灾。紧张之余,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知道,肩上的枪,此刻化为了保护人民的盾。车队在泥泞中艰难前行,越靠近目的地,灾情越是触目惊心。农田被淹,树木倾倒,洪水裹挟着断枝杂物奔涌而下。到达白石镇外围时,河水已经逼近堤顶,浑浊的浪头不断拍打着单薄的堤岸,部分地段出现了滑坡,情况万分危急。“快!以班排为单位,按照预案,沙袋加固险工险段!动作要快!”张毅跳下车,嘶哑着喉咙指挥,他的身影在暴雨中如同一根定海神针。
不需要更多动员,官兵们如同下山的猛虎,冲向堤坝。雨更大,风更狂,脚下是湿滑粘稠的泥浆。林峰和侦察排的战友们负责一段出现管涌群的堤岸。他们挥动铁锹,疯狂地铲土装袋,然后扛起几十斤重的沙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奔跑,将沙袋垒在出现渗漏的地方。雨水、汗水、泥水混杂在一起,迷彩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沉重而冰冷。刚开始,林峰还觉得有些吃力,但看到身边那些平时就生龙活虎的老兵们,此刻更是如同不知疲倦的机器,尤其是老班长郑雷,一个人扛两个沙袋,奔跑如飞,吼声如雷:“快!再快一点!堤坝撑不了多久!”这种氛围感染了他,他咬紧牙关,压榨着身体里的每一分力量,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多填一个沙袋,堤坝就多一分安全,下游的群众就多一分希望。风雨声中,夹杂着远处村镇传来的隐约锣声和广播声,那是地方政府在组织群众转移。这声音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每一个战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