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高,戴眼镜,左边眉骨有一道浅疤! 我疯狂地在记忆里搜索。这个形象…… 一道电光劈过脑海!
林锐! 秦峰的大学同学!一个计算机和化学双修的天才,性格孤僻,但和秦峰关系极铁。五年前那起导致秦峰牺牲的案子,涉及到一些化学品,林锐作为特殊技术顾问被请来协助过我们几天!他左眉骨上的疤,是大学时做实验出小事故留下的!
案发后不久,他就因“对结果极度失望”而辞职,从此杳无音信,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
“一位精通黑客技术和犯罪心理学的隐士”。 所有的条件都吻合了!顶尖的黑客技术、对化学(香料)的精通、与秦峰的深厚关系、对体系的失望、以及那道关键的疤!
是他!一定是他! 巨大的兴奋感攫住我,但下一秒又坠入冰窟。 找到他,然后呢?如果他真是布局者,他会承认吗?他手里到底还握着什么?
第三章:数据森林中的对峙
我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游走在规则边缘的手段——通过地下信息网络查询林锐的旧身份信息活动轨迹、筛查他旧日社交圈子的漏洞、甚至冒险用特殊设备尝试捕捉他可能残留的微弱电子信号。
几天不眠不休的追踪,线索断了很多次,又勉强接上。最终,所有的模糊指向都汇聚到了一点——邻市一个早已废弃多年的化工厂区边缘,一个注册在林锐某个早已废弃不用的旧身份名下的、极其隐蔽的网络宽带账户,近期有过极其短暂的、低流量的接入记录。
就是那里!
那是一片被遗忘的工业废墟,锈蚀的管道像巨蟒般缠绕着破败的厂房。空气里弥漫着化学试剂残留的刺鼻味和浓重的尘埃味,但在这之下,我敏锐的鼻子捕捉到了一丝熟悉的、极淡的“苦腥根”的苦涩腥甜。
我的心跳再次加速。找对地方了。 仓库大门虚掩着,里面一片昏暗。我拔枪,侧身闪了进去。
里面别有洞天。成排的老旧服务器机柜嗡嗡作响,绿灯闪烁,组成了一个诡异的数据森林。空气中有淡淡的机器过热味和那股熟悉的草药味。各种化学实验玻璃器皿散落在角落。
一个人影就坐在最深处的机柜后面,屏幕的微光映着他瘦削苍白的脸和厚厚的眼镜片。
是林锐。比几年前更瘦,几乎脱相,但没错,是他。 他抬起头,眼神平静得像一口枯井,仿佛对我的到来毫不意外。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
“你来了,陈队。”他开口,声音嘶哑得像是生锈的齿轮在摩擦,“比秦峰预估的晚了十七天。”
没有寒暄,没有疑问句。他早知道我会来。 “这一切都是你干的?那些邮件?我家里的监控?”我握紧了手里的枪,枪口微微下沉,声音因愤怒和激动而颤抖。一步步靠近,警惕地观察四周是否有陷阱。
“是我。”他坦然承认,甚至推了推眼镜,屏幕光反射在镜片上,一片空白。“但剧本是秦峰写的。从五年前他决定用自己的死来做诱饵开始,这个局就启动了。”
他告诉我,秦峰在牺牲前早已察觉警队内部有更高层级的“黑警”与那个犯罪团伙勾结,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在被泄露。常规调查毫无希望,举报石沉大海。于是,秦峰制定了这个疯狂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