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睡觉、修船、对着信号接收器发呆。这和在方舟一号里的生活,似乎也没什么本质区别。要说不同,就是这里的笼子更大、更冷,还更没人气。
这艘破船的毛病比他想的还多。氧气循环系统的一个老阀门总是漏气,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每隔几天就拆开,用营养膏的包装袋当密封片糊弄一下。导航罗盘也时好时坏,他只能靠着最基本的恒星定位,一遍遍地重新校准航向。
他完全是靠着那微弱的“鼓点”活着。那信号,就是这片无尽黑暗里唯一的心跳。
这样的日子过了四个月。
信号接收器的强度第一次出现明显变化时,李尚武正在迷迷瞪瞪地啃着一块营养膏。他猛地一下坐直,把剩下的半截都扔了。
到了。
顺着信号的方向,在探测器的最大焦距下,他看到了一片“残骸”。
那不是一座基地,也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支由几十艘飞船组成的舰队。它们用最粗暴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像一座漂浮在宇宙中的巨型垃圾堆。有的船体上还留着旧时代的航天局标志,但已经被熏得黢黑,旁边焊接着不知道从哪拆下来的机械臂和装甲板。
这群人像是宇宙里的拾荒者,把能找到的一切破烂,都安在了自己身上。
李尚武还没来得及细看,勘探艇就猛地一震,船舱里所有没固定的东西都飞了起来。刺眼的红光和警报声同时大作。
【警告:遭遇强电磁锁定。】
他被瞄准了。
没等他做出反应,一股强大的牵引力就抓住了他的小船,粗暴地拖着他往那堆“垃圾”飞去。透过舷窗,他看到一艘比“勘探者七号”大上百倍的战舰,和船体上一个黑洞洞的炮口。
很快,李尚武的勘探艇被拖进机库。舱门一开,几个穿着黑色外骨骼装甲的人冲了上来,动作利落,一把将他从驾驶位上拉了下来。李尚武的膝盖被人从后面一踹,他顺势跪在了金属甲板上。一把脉冲枪管,顶住了他的后脑勺。
“朋友,打哪儿来的?”一个声音在他头顶响起。
李尚武抬头,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脸上有一道从额头划到下巴的旧伤疤。这人从头上到脚下打量着李尚武,像是在用卡尺测量货物的尺寸。
“方舟一号。”李尚武回答。
“幸存者基地?”男人说,他显然知道这地方。他绕着李尚武走了一圈,“难得啊,坟地里还能长出你这么个活物来。”
“坟地待久了,想出来透透气。”
男人哈哈一笑。“朋友,这宇宙里的空气,是要人命的。”
“我知道。”李尚武直视着他,“我还会造‘空气’。我那船就是我自己改的。我还造了个小玩意儿,能让空气变得更‘热闹’一点。”
男人的眉毛动了一下。“拿上来。”
装着“火种”的铅盒,被送到了男人手里。他打开它,拿起那块芯片,在手里掂了掂,然后朝身后的一个技术员递过去。技术员接过芯片,接上仪器,屏幕上跳出了一连串数据模型。
“头儿,”技术员报告说,“这算法挺绝的。东西做得糙,但想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