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来的?”前台坐着个妆容精致的小姑娘,头也没抬,眼皮子耷拉着,手指在一块平板电脑上划拉得飞快,像两只穿梭的梭子。“左边直走,到头就是人力资源部。”她语速极快,像背书,“提醒你啊,我们这儿实行‘715工作制’。”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7……715是啥?”施以南一时没反应过来,天真地问了一句。她脑海里闪过的是朝九晚五,是双休保障。

那前台小姐姐总算抬了抬眼皮,描画精致的眼线挑出一道锐利的弧度,嘴角往上扯了扯,露出八颗牙齿,标准得像用尺子量过的职业假笑:“每周7天,每天15个小时。”她顿了顿,像是欣赏施以南瞬间僵住的脸色,又补了一刀,声音轻飘飘的,“欢迎来到内卷天堂。”

施以南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在刷屏:“……我现在买票回老家,还来得及吗?”

此刻,施以南这心里头,就像一锅烧开了的杂粮粥,咕嘟咕嘟冒着泡,各种米啊豆啊搅和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

用她专业的眼光审视自己,这叫“认知失调”——她脑子里关于“教育”的概念,本是宁静的校园、淳朴的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从容,可眼前这景象,分明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是效率至上、时间被切割到秒的流水线。这强烈的反差,像一把钝刀子,在她那点教育理想上磨来磨去,让她浑身不自在,警铃大作。这地方,和她念想里的那个“教育”,它不搭调啊。

去人力资源部的那段路,不长,施以南却觉得走了很久。走廊宽敞得能跑马,两侧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牌、证书、锦旗。“全国十佳教育机构”、“省重点教育企业”、“教育创新示范单位”……铜框的、玻璃罩的、烫金字的,一个个擦得锃亮,在头顶射灯的照耀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晃得人眼花。它们静静地挂在那里,像一个个沉默的士兵,炫耀着这座“教育帝国”的赫赫战功。可不知怎的,施以南觉得那光有点刺眼。

“这些东西,看着光鲜,那可都是用老师们头顶的毛发,一根一根,换来的哟。”一个幽幽的,带着点疲惫和沙哑的声音,冷不丁从身后冒出来。

施以南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个中年男人,抱着一大摞资料,高得快把他人都淹没了。那人头发稀疏,头顶中央已然是一片“地中海”,边缘地带顽强存活的几缕头发,被精心地梳过来,试图掩盖那片不毛之地,可惜效果有限,灯光一照,越发显眼。

“您是……?”

“叫我老李就行。”男子吃力地调整了一下抱资料的姿势,那摞纸晃了晃,差点滑落,他赶紧用下巴抵住,“在这儿,干了整五年了。看见我这脑袋没?”他自嘲地指了指头顶,“刚来那会儿,也是茂密得能跑马,现在……唉,盐碱地了。”

施以南想笑,又觉得不礼貌,只能强行忍住,嘴角抽搐了两下:“不……不至于吧李老师?”

“嘿,小姑娘,待会儿你就知道了。”老李神秘地眨眨眼,那眼神里混杂着过来人的沧桑和一点看好戏的戏谑,“记住哥一句话,在这地方,什么都是虚的,保命,多赚课时费,最重要。”说完,他抱着那座“纸山”,颤颤巍巍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