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以南听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张着,半天合不拢:“所以……叔,咱们的意思是,要……要现造一个‘省骨干教师’出来?”她觉得自己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这操作也太骚了。
“聪明!不愧是我侄女,一点就透!”甄德本兴奋地一拍大腿,声音响得引得旁边桌的人侧目,“我都计划好了!先给你进行全方位包装,打造成‘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新锐专家’;然后,叔去找找关系,运作几个有分量的奖项,什么‘教学创新奖’、‘科研能手’之类的;最后,再找几家相熟的媒体,好好造造势,发几篇专访……保证三个月,不,两个月之内,把你打造成全省教育界都叫得上名号的骨干教师!”
施以南:“……叔,我怎么觉得,你这不像是培养老师,倒像是要捧个教育界网红出来?”她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能靠谱吗?教育是能这么速成的?
“这你就不懂了吧!”甄德本把脸一板,做出义正辞严的表情,“这叫‘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你想想,那些真有本事的老师,让他们把时间精力都耗在填表、评职称这些杂事上,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呢,就专门打造一个‘样板教师’,形象好,气质佳,理论一套套的,专门用来应付这种高端的商业合作,这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效率最大化!”
施以南看着她叔那副振振有词的样子,心里明镜似的。她叔这套说辞,典型的“道德推脱”心理。就像给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叫什么“资源优化”、“效率最大化”,这样一来,自己心里那点道德上的不安,就被合理化了,仿佛这一切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更崇高的“教育事业发展”。这种把戏,在她学的心理学里,见得多了。尤其是在教育这个行当,一旦跟产业、资本沾上边,这种重新定义是非的本事,就成了必备技能。她叔,看来是深谙此道。
二、戏精的诞生与荒诞的舞台
这“省骨干教师”打造计划一经提出,整个启星集团,仿佛瞬间被按下了“戏精模式”的启动键。
市场总监和风谣,一个打扮入时、说话像唱戏的女人,负责去龙门教育进行第一轮谈判。回来的时候,她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哒哒哒地走进甄德本的办公室,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神秘与不屑的表情。
“你们猜怎么着?”她压低声音,像是怕被外人听了去,“那位贾老板,非要穿着我们启星的工装,在他们总部门口拍一组宣传照!说这样显得他跟我们是一家人,显得他专业,紧跟先进教育理念!”
“呸!”甄德本嗤之以鼻,吐了口并不存在的唾沫,“他那点小心思,我还不知道?不就是想借我们启星的牌子,给他自己脸上贴金吗?跟那些网红,非要跑到名校门口,摆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说自己‘感受学术氛围’一个德行!这叫啥?这叫‘象征性资本’的借用!玩剩下的!”
施以南在一旁默默听着,心里吐槽:这哪是什么“象征性资本”,这分明是心理学上典型的“光环效应”。就像月亮本身不发光,借着太阳的光才显得明亮一样,那位贾老板,就是想蹭上启星这轮“太阳”的光环,让自己看起来也更“亮”一些。这种借势的手段,生意场上常见,可放到教育这块地界上,总觉得有点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