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他选择了一首纯音乐作品。曲名很长,叫做 《The Slow Dance of Infinite Stars》(无尽星辰的慢舞)。
这首歌没有歌词,避免了任何先入为主的情感导向。它的开头是极简的电子音效,模拟着宇宙深处的脉冲信号,带着一种广袤的孤独感。但渐渐地,温暖的合成器音色和舒缓的节奏如同潮水般漫溢进来,像是一颗孤独的星辰,在漫长的流浪后,终于接收到了来自另一颗星的、微弱但确定的共振信号。整首曲子空灵、静谧,却蕴含着一种向前推进的、充满希望的力量。
他点击“添加到歌单”,将这首歌放了进去。
做完这一切,他像是完成了一个郑重的仪式,身体微微发烫。他退出APP,甚至不敢立刻去查看对方是否会有回应。他需要一点距离,来消化这过于奇妙的开端。
然而,仅仅过了半个小时,那种想要确认的焦灼感就战胜了故作镇定的从容。他几乎是有些手抖地再次点开了那个共享歌单。
歌单里,依旧只有他那一首歌,孤零零地躺在那里。
他略微有些失落,但随即注意到,歌单的简介区,不再是空白了。
那里,被人用纤细的字体,写下了一行字:
“你听得到我吗?”
林澈怔住了。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万千灯火在他眼中化作模糊的光斑。他低下头,看着手机屏幕上那行小小的字,仿佛能透过它,看到网络另一端,那个同样怀着忐忑与期待的灵魂。
这场以音乐为媒介的、盛大的沉默对话,就在这个夜晚,由一句无声的询问,正式拉开了序幕。而他知道,自己的回答,早已藏在那首名为星辰慢舞的旋律里。
2. 默契的韵律,未言明的共鸣
那场始于雨夜的“沉默对话”,以一种超出林澈预料的方式,迅速融入了他的生活,并成为了他日复一日的程序式节奏里,最鲜活而柔软的变量。
「沉默的对话」 歌单,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收藏夹,它变成了一个只属于他和“知意未眠”——他内心已默认其为“沈知意”的、充满诗意的女孩——的私密花园。在这里,旋律是语言,节奏是呼吸,每一首被添加的歌曲,都是一次小心翼翼的触碰,一次心照不宣的回应。
仪式感在无声中建立。每天清晨,林澈醒来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查看工作邮件,而是点开那个歌单,期待着一夜之间可能出现的新的“留言”。同样,在深夜入睡前,他也会习惯性地放入一首能代表自己当日心境的歌曲,作为一天的结语。
这种交流,展现出惊人的默契。
一个连绵的阴雨天,林澈带着一身潮气和对项目进度的焦虑回到家。他打开歌单,看到沈知意在下午时分放入了一首莫文蔚的《阴天》。那慵懒而略带颓废的声线,几乎完美复刻了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他此刻有些低沉的心情。
他笑了笑,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几乎没有犹豫,便接上了一首周杰伦的《晴天》。当那个熟悉的前奏在列表中紧随《阴天》之后响起时,他仿佛能透过时空,看到沈知意嘴角扬起的会心一笑。一阴一晴,并非对立,而是一种“我懂你的忧郁,也愿为你带来阳光”的无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