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还在试图用她那套“和稀泥”的逻辑,将脱轨的剧情拉回正轨。

我冷笑一声,看都没看她,径直从钱包里抽出五百块钱,扔在我弟的脚下。

“网费,升级,够了吗?”

然后,我绕过一地的狼藉,看了一眼呆若木鸡的弟弟,和还在地上扮演悲情角色的父母,缓缓开口,为今晚这场大戏,写下最后的注脚。

“从今天起,这个家,我说了算。谁要是不服,”我顿了顿,拿起门口的扫帚,将一个还没碎的盘子,当着他们的面,“啪”的一声,砸得粉碎,“这就是下场。”

说完,我没再看他们任何一眼,转身回了我的房间,反锁了门。

门外,是我爸气急败坏的咒骂,和我妈撕心裂肺的哭喊。

但我什么都听不见了。

我靠在门上,缓缓滑坐到地上。我没有哭,也没有笑。我只是拿出手机,点开了一个名叫“家人相亲相爱”的微信群。

里面,我那八百年不联系的姑姑,正在分享一条《震惊!孝顺女儿竟做出这种事……》的链接。

我盯着那条链接,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一行字。

我知道,第二场战争,即将打响。

3

我过去二十六年的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关于“表演”的修行。

只不过,我扮演的角色,叫“懂事”。

从小,我就知道,只有“懂事”才能得到父母那点可怜的、夹杂着算计的爱。

弟弟打碎了花瓶,我会主动站出来,说是我的错,然后替他挨下那顿竹笋炒肉。因为妈妈会抱着哭泣的弟弟,对我投来一个“还是你懂事”的赞许眼神。

爸爸生意失败,喝醉了酒回家撒疯,我会默默地给他端上一杯热茶,然后一声不吭地收拾他吐出来的秽物。因为他清醒后,会难得地摸摸我的头,说一句:“还是我女儿好。”

亲戚聚会,表哥表姐们炫耀着新买的包、新换的车,我永远是那个在厨房里默默洗碗的人。因为姑姑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夸我:“我们家念念,就是贤惠。”

我用我的“懂事”,换来了这些廉价的、稍纵即逝的肯定。我像一个训练有素的演员,将所有的委屈、愤怒、不甘,都深深地埋在心底,脸上永远挂着温顺的、无害的微笑。

我的演技,早已被这些年无处不在的PUA,磨炼得炉火纯青。

所以,当我决定不再扮演“懂事”的蒋念时,我下意识地,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全新的、截然相反的角色——“颠婆”。

掀桌子,砸盘子,只是这个角色的开场亮相。一个足够有冲击力、足够颠覆人设的亮相。

我靠在门上,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冷静,异常的冷静。门外的哭喊和咒骂,于我而言,不过是舞台剧的背景音。

我在思考。

思考我刚才的表演,有哪些不足之处。

掀桌子的力度很好,情绪的爆发也恰到好处。但最后那句“这个家,我说了算”,还是带着一丝中二的、虚张声势的味道。一个真正的“颠婆”,是不会在乎“谁说了算”这种权力归属问题的。她的世界,只有她自己。规则,由她随心所欲地制定和打破。

下一次,要改进。

我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手机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