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怎么了?”他走近几步,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低沉。

林晚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是摇头,眼泪掉得更凶。

江屿沉默地看着她,没有过多追问,只是将手中的水杯递了过去。“喝点水。”

她接过杯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传来,奇异地安抚了她冰凉的指尖。她就那样捧着杯子,小口小口地喝着水,像个迷路的孩子。

江屿就站在一旁,没有离开,也没有再靠近。他的存在本身,像一道沉默的屏障,暂时隔绝了那些汹涌的悲伤和恐惧。

那一刻,道德的距离感变得模糊。她只是贪婪地汲取着这份深夜里的、不带任何侵略性的陪伴。

类似的事情渐渐多了起来。

她胃口不好,他会记得她偶然多吃了一口的菜式,下次让厨房再做。她夜里失眠,客厅的茶几上总会不知何时多了一本舒缓情绪的散文集,或者一杯温在保温杯里的安神茶。他不再送百合,而是换成了她无意中多看了一眼的、淡雅的香槟玫瑰。

这些细碎的、不着痕迹的体贴,如同温水,一点点渗透她冰冻的心防。

她开始习惯在遇到难题时,第一个想到他。在处理江辰遗物,因一件旧物而情绪崩溃时,她会下意识地寻找他的身影。在母亲因思念儿子而情绪激动、难以安抚时,她会无助地望向他。

依赖,在不知不觉中滋生、蔓延。

她仍然叫他“小屿”,仍然在目光相对时率先移开视线,但那份因身份而产生的刻意疏离,已在日复一日的依靠中,变得摇摇欲坠。

她站在道德的悬崖边,身后是亡夫冰冷的目光和世俗的评判,身前是江屿编织的、充满暖意的陷阱。她知道自己不该靠近,可脚下的冻土正在融化,让她身不由己地滑向那片危险的温暖。

而江屿,始终维持着那份恰到好处的距离。他的温柔是克制的,关怀是理性的,仿佛所做的一切,真的仅仅源于对兄长的责任和对家人的照顾。

只有在他独自一人,点开手机里那张加密的、沈雨晴大学时的照片时,眼底才会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他对比着照片上巧笑倩兮的容颜,和现实中林晚那带着哀愁的、相似的眉眼,心中的执念与那份因林晚脆弱而偶尔生出的、真实的怜惜交织缠绕,让他自己也分不清,这场精心布置的陷阱,究竟是为了困住谁。

第四章:细节的差异

时间像一层细沙,缓慢覆盖着最尖锐的悲痛,却也让人更清晰地看见沙砾下的真实。随着相处日深,江屿发现自己构筑的、以沈雨晴为蓝本的幻梦,正被林晚身上那些无法忽视的细节,一寸寸击碎。

那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午后,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户上,噼啪作响。老宅年久,二楼一处偏角的屋檐突然开始渗水,水滴连成线,落在走廊的地毯上,洇开一大片深色水渍。

江屿闻声从书房出来,正想打电话找物业或维修工,却看到林晚已经搬了把梯子过来。她挽起了睡袍的袖子,露出纤细却并非无力的小臂,手里拿着工具箱和一些旧的毛巾。

“这里交给我吧,以前……江辰教过我怎么临时处理这种渗漏。”她语气平静,甚至没看江屿一眼,便利落地爬上梯子,探身检查屋檐接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