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更新时间:2025-11-12 02:56:22

第20章

晨光熹微,神都笼罩在薄雾之中。

皇城太和殿前,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列队静候。

往日的早朝,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今日气氛却异常凝重。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瞟向吏部尚书韩彰、御史大夫侯庸、大理寺卿陈源等人。

这些帝党核心成员神色肃穆,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

一张大网已经撒开,只等猎物入场。

昨日御史府发生的一切早已传遍神都。楚墨的嚣张跋扈,他那句“先帝之法大于祖宗之法”,还有那面刺眼的先帝金牌,都成了帝党手中最锋利的武器。

这已不是楚墨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靖南王府藐视皇权的铁证。

咚!咚!咚!

厚重钟声响起,宫门大开,百官鱼贯而入。

龙椅上,楚昭帝身着九龙衮袍,面容被珠帘遮掩,看不清神情。但那不怒自威的帝王气势,充斥着整座大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沉寂。

话音刚落,韩彰便迫不及待站了出来。

“臣,吏部侍郎韩彰,有本启奏!”

“讲。”

楚昭帝声音听不出喜怒。

“臣弹劾靖南王世子楚墨!”

韩彰声色俱厉。

“昨日楚墨大闹御史大夫侯庸寿宴,当众送棺,言语辱及朝廷命官,更以先帝金牌为盾,目无君上,无法无天!”

“其行乖张跋扈,其心叵测难当!如此德行败坏之人,何以承袭世子之位?何以担当镇守南疆之重任?”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韩彰话音未落,侯庸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

“陛下!老臣为大楚操劳一生,兢兢业业。昨日六十寿诞,本是喜庆之日,却遭此奇耻大辱!”

“那楚墨送来黑棺,开棺献甲,分明是在诅咒老臣,是在打我大楚朝廷的脸面!”

“老臣受辱事小,朝廷体面事大!请陛下为老臣做主,为我大楚法度做主!”

大理寺卿陈源跨步出列,冷声道:

“陛下,楚墨之行已非简单顽劣。他当众羞辱朝廷二品大员,此为蔑视朝纲;以先帝金牌压制当朝官员,此为恃宠而骄,目无君父!”

“长此以往,国法何在?君威何存?臣以为韩侍郎所言极是,楚墨德不配位,不堪为世子!”

帝党官员纷纷出列附议。

“臣附议!请陛下严惩楚墨!”

“请陛下废黜其世子之位,以正国法!”

“靖南王府骄纵世子,其心可诛!”

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如同惊涛骇浪拍打着靖南王府。

整个太和殿几乎成了对楚墨的批斗大会。

少数与靖南王府交好的勋贵旧臣面色发白,冷汗涔涔。他们想要辩驳,可在这铺天盖地的声浪中,连辩解都找不到理由。

龙椅上的楚昭帝静静听着,手指轻敲扶手,一言不发。

这沉默给了帝党更大鼓舞。

眼看火候差不多,内阁首辅赵高阳缓缓出列。

他一站出来,整个朝堂瞬间安静。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文官之首接下来要说的,才是今日重头戏。

“陛下。”

赵高阳声音沉稳有力。

“韩侍郎、侯大人所言皆是肺腑之言。楚墨之行确实过当。然废黜世子爵位,虽能惩一时之过,却未能解根本之患。”

他顿了顿,锐利目光扫过全场。

“臣以为,楚墨之所以敢如此嚣张,根源在于靖南王府势大难制,盘踞南疆百年,早已自成一国!军政财权一把抓,神都政令难出南疆关!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满朝皆惊!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赵高阳这是要图穷匕见!

果然,赵高阳不给任何人反应机会,直接抛出石破天惊的提议。

“为江山社稷计,为大楚万世基业计,臣恳请陛下下旨换防!”

“换防”二字如同惊雷,在太和殿内轰然炸响!

“臣提议,将靖南王麾下最精锐的三十万镇南军调往西北,与镇西王麾下大军换防!”

“镇西王忠心耿耿,其麾下兵马驻守南疆必能稳定局势。而镇南军久经沙场,调往西北抵御蛮族亦是人尽其才!”

“如此一来,既可磨砺镇南军的骄纵之气,又能解决南疆尾大不掉之患,更能加强西北防务,一举三得!此乃万全之策,请陛下圣断!”

大殿死一般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提议震懵了。

狠!太狠了!

这哪里是换防?分明是釜底抽薪,要将靖南王这条南疆猛虎从他经营百年的山林中拖出来,扔到陌生荒原上!

一旦镇南军离开南疆,靖南王就成了无根之木。他百年经营的根基将被连根拔起,所谓的南疆王将彻底沦为笑话。

这是绝户计!

“不可!万万不可!”

须发皆白的镇国公颤巍巍出列,嘶哑喊道:

“陛下!南疆地势复杂,蛮族众多,非镇南军不可守!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一旦南疆有失,则国之南门洞开,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位老臣附和:

“是啊陛下,靖南王府世代镇守南疆,劳苦功高。如此轻易换防,恐寒了天下藩王之心!”

他们的声音很快被淹没。

韩彰立刻反驳:

“镇国公此言差矣!我大楚猛将如云,岂能离了镇南军便守不住南疆?这是在质疑我大楚无人吗?还是在诸位眼中,靖南王府比朝廷还重要?”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镇国公气得浑身发抖,却说不出话。

楚昭帝冷眼看着下方争论,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卿所言,朕都听到了。”

他从龙椅上站起,目光如电扫视全场。

“南疆之患,朕已忧心多年。藩王势大,非国家之福。赵首辅的提议,深得朕心。”

一锤定音!

皇帝亲自表态,一切争论都失去意义。

“朕意已决!”

楚昭帝声音斩钉截铁。

“传朕旨意,着内阁拟旨,命靖南王府镇南军即日起与镇西王所部换防,三月之内必须完成交接!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

以赵高阳为首的帝党官员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脸上掩饰不住狂喜。

他们成功了!这场谋划已久的惊天大计,借着楚墨这个完美由头,终于顺利达成!

反对的勋贵老臣面如死灰,颓然跪倒,心中一片冰凉。

他们知道,完了。

靖南王府这座屹立百年的擎天巨柱,即将面临倾覆之危。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风暴,已然成型!

圣旨即将发出,快马加鞭送往南疆。

可以想见,当靖南王接到这道旨意时,会是何等雷霆震怒。

是奉诏,还是抗旨?

无论哪种选择,都将引发惊天巨变。

整个大楚王朝,都将因此而颤抖。

而这场滔天风暴的中心,那个被无数人唾骂弹劾的始作俑者楚墨,此刻却在靖南王府中。

外界的惊涛骇浪,朝堂的惊天变故,他似乎仍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