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圣旨!

这两个字如同九天惊雷,轰然炸响在良港村的上空!所有忙碌的村民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手中的锄头、竹笼、扁担纷纷掉落在地,惊愕地望向村口。

尘土飞扬中,一队鲜衣怒马、气宇轩昂的皇家驿骑如同旋风般冲入村口,勒马停蹄。为首一名身着绯袍、面白无须的太监,手持一卷明黄绸缎,在数名甲胄鲜明的禁卫簇拥下,神情肃穆,目光如电般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闻讯匆匆赶来的王宁身上。

“圣——旨——到!临江府清源县良港村生员、河道治理协理王宁,接旨——!” 尖细而极具穿透力的宣旨声,响彻整个村庄!

哗啦啦!

短暂的死寂后,是如同潮水般的跪倒之声!赵大山、陈老汉、李水生、李氏…所有村民,无论老幼,全都面朝圣旨方向,惶恐又激动地伏倒在地,身体微微颤抖。圣旨!皇帝陛下的旨意!竟然降临到了他们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降临到了宁哥儿(王协理)头上!

王宁的心脏也在狂跳!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快步上前,在太监面前撩袍跪倒,声音清朗而恭敬:“学生王宁,恭聆圣谕!”

绯袍太监展开明黄圣旨,朗声宣读,声音回荡在寂静的村庄,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众人心上: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闻临江府生员王宁,虽出寒门,然志虑忠纯,才学卓荦。县府两试,连中案元,足见文华。更兼心系黎庶,于良港村灾后,以奇智兴农治碱,创‘龙骨水车’引灌,活民数百。尤可嘉者,其临危受命,协理河道,因地制宜,献《治河方略图》,功在桑梓。府试之上,遭奸佞构陷,临危不乱,自证清白,更作《盐政积弊疏》一篇,指陈时弊,条陈‘疏通渐进’之策,老成谋国,切中肯綮,实乃经世济民之良材!”

圣旨中对王宁的功绩如数家珍!从兴农治碱、龙骨水车,到临危治河、献图献策,再到府试遭陷、挥毫著《盐政疏》!字字句句,皆是皇帝金口玉言的肯定!

村民们的呼吸都屏住了!李氏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紧紧抓着衣角。宁儿…宁儿的事,连皇帝陛下都知道了!还…还夸他是“良材”!

绯袍太监声音略顿,随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朕思贤若渴,尤重实务之才!王宁以一介白身,展露经纬之能,忠勤之心,实属罕见!着即:

破格擢升王宁为翰林院修撰(正六品)!赐进士出身!

待良港村河道治理功成,秋汛无虞后,即刻入京觐见,赴翰林院供职!

另,加封良港村河道治理协理王宁之母李氏,为六品安人,赐诰命冠服!

钦此——!”

“翰林院修撰?!赐进士出身?!”

“我的老天爷!正六品!直接当官了!”

“宁哥儿…不!王大人!是翰林老爷了!”

“诰命!李氏嫂子是诰命夫人了!”

圣旨宣读完毕,整个良港村如同滚油泼入了冷水,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狂喜声、难以置信的尖叫声响成一片!翰林院修撰!那是清贵无比的职位!是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历经会试殿试、金榜题名后都难以企及的高位!王宁,一个连乡试都还没参加的童生(虽已是府案首,但功名上仍是童生),竟然被皇帝陛下破格直接任命为正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还赐予了等同于一甲进士的“赐进士出身”!这简直是本朝开国以来闻所未闻的旷世恩典!

李氏更是眼前一黑,几乎幸福得晕厥过去,被旁边的妇人七手八脚扶住,激动得语无伦次:“诰命…我…我儿…翰林…”

王宁本人,也如同被巨大的惊喜砸中,心神剧震!翰林院修撰!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直达天听的清贵之职,是储相之地!更是皇帝对他《盐政疏》和治河之才的极度认可!一步登天!真正的平步青云!

“臣…王宁,领旨!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宁强抑激动,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恭敬地三叩九拜,双手高举,接过了那卷沉甸甸、象征着无上荣耀与责任的明黄圣旨!

“王修撰请起!” 绯袍太监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亲自上前虚扶,“陛下对修撰可是寄予厚望啊!特意叮嘱,待治河功成,即刻入京。这河工,修撰还需多多费心,务必确保秋汛无忧,方不负圣恩!”

“公公放心!王宁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王宁起身,语气斩钉截铁。他明白,这翰林之位,既是恩典,更是考验!良港村这段河道,就是他献给皇帝的第一份答卷!必须完美!

宣旨太监又勉励了几句,并留下了李氏的诰命文书和象征身份的冠服霞帔(需按品级定制,先留文书),便在禁卫护送下,风驰电掣般离去,回京复命。

圣旨的余威,却在良港村乃至整个临江府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速传开。

清源县衙,周县令接到府衙急报时,惊得打翻了茶盏!随即便是狂喜!王宁是他治下的案首!更是他举荐给沈知府的治河协理!如今王宁一步登天,他这“伯乐”之功,岂能少了?!

“快!备轿!不!备马!本官要亲赴良港村道贺!” 周县令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临江府衙,沈文昭抚须长笑,畅快至极!王宁的破格提拔,不仅证明了他沈文昭慧眼识珠,更将他“务实举才”的政绩推到了御前!他立刻下令:“传本府令!府衙工房、户房,全力配合王修撰治河!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务必确保秋汛前,河道安澜!”

而此刻的良港村,已彻底沦为欢乐的海洋!村民们围着王宁和李氏,欢呼雀跃,如同过节。赵大山激动得抱起王宁转了好几圈,陈老汉老泪纵横,直呼祖宗显灵。李氏抚摸着那代表六品安人诰命的文书,泣不成声,只觉得所有的苦难和辛酸,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上的荣光。

王宁被簇拥在人群中心,感受着乡亲们最真挚的喜悦,心中暖流涌动。他高举圣旨,朗声道:“乡亲们!陛下隆恩,非我王宁一人之功!是良港村上下同心,是诸位乡亲挥洒汗水、重建家园的成果!这治河之功,是大家的功劳!如今秋汛将至,河道工程已到最后关头!让我们再加把劲,把这段河治好!向陛下,也向我们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待功成之日,我王宁,必与诸位痛饮庆功酒!”

“好!听王修撰的!”

“治河!庆功!”

“跟着王修撰干!”

村民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干劲空前高涨!翰林修撰大人还要带着他们一起治河!这是何等的荣耀!

接下来的日子,良港村河堤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更盛往昔。王宁的身份变了,但他依旧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奋战在工程第一线。皇帝和整个朝廷的关注,如同一柄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也化作了无穷的动力。

【源能:295/300!】

【来源:圣旨天降,荣宠加身(+20)】、【村民拥戴与使命感达到巅峰(+10)】、【肩负皇命,治河压力转化为动力(+10)】!】

王宁对系统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

精准调度:利用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结合工程进度和天气变化(系统可进行短期气象预测),优化人力物力调配,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

技术攻坚:束水攻沙结构的关键节点,利用系统“初级材料应力分析”和“流体动力学模拟”,反复优化竹笼卵石的垒砌角度和密度,确保在最大洪水冲击下也能稳固如山。

质量把控:亲自监督堤岸分层夯实的每一道工序,利用系统探测土壤含水量和密实度,杜绝任何偷工减料。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管涌、滑坡等险情,预设了多种快速处置方案,并组织村民演练。

时间在汗水和号子声中飞速流逝。堤岸一寸寸加固加高,河道被疏浚得更加宽阔深邃,束水结构如同坚固的磐石屹立在关键位置,灌溉干渠也已初步贯通。

终于,在距离秋汛预测还有不到十天的时候,良港村段河道治理的主体工程——宣告竣工!

望着眼前焕然一新、固若金汤的河堤,看着奔腾的河水被规束在宽阔的河道中,驯服地流向远方,王宁和所有村民都长舒了一口气,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宁哥儿…不,王修撰!成了!我们成了!” 赵大山激动地拍着王宁的肩膀,虎目含泪。

“祖宗保佑!皇帝保佑!我们…我们真的把河治好了!” 陈老汉跪在堤上,对着河流和京城方向连连叩首。

村民们欢呼雀跃,相拥而泣。这是他们用双手,在王宁的带领下,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筑起的生命之堤!

王宁站在高高的堤岸上,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再回头看看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良港村,胸中豪情激荡。他举起手臂,声音响彻河岸:

“乡亲们!河道主体已毕!然,洪水无情!秋汛在即,我等切不可掉以轻心!从今日起,所有青壮,编为三班!日夜巡堤!枕戈待旦!直至秋汛安然度过!此乃最后一战!必胜!”

“必胜!”

“必胜!”

“必胜!”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在河岸上空久久回荡!

就在这胜利在望、严阵以待的时刻,周县令的仪仗也抵达了良港村。他带来了丰厚的犒劳物资,更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和…一个人。

“王修撰!恭喜恭喜!双喜临门啊!” 周县令红光满面,对着王宁热情地拱手,“河道功成在即,此乃大喜!本官特来犒劳三军!另外…” 他侧身让开,露出身后一位身着蓝色劲装、身姿挺拔、戴着斗笠面纱的身影。

“王修撰赴京在即,路途遥远,恐有不靖。这位林雪姑娘,乃是…乃是沈知府特意为本官举荐的江湖好手,武艺超群,忠义可靠。特命其一路护送王修撰,平安抵京!”

斗笠轻纱下,那双清冷如寒星的眼眸,平静地看向王宁。

王宁心中猛地一跳!林雪!是她!她果然来了!而且是以“官方”的名义,光明正大地出现在自己身边!知府举荐?这背后,恐怕远不止沈知府那么简单!

他压下心中的波澜,对着蓝衣身影郑重一礼:“有劳林姑娘了。”

慕容雪(林雪)微微颔首,声音透过面纱,依旧清冷平淡:“分内之事,王修撰不必客气。”

周县令看看王宁,又看看这位气质不凡的“林姑娘”,心中了然,笑道:“如此甚好!王修撰,待秋汛安然度过,本官亲自为你和林姑娘饯行!”

秋汛,如同最后的考验,如期而至。

天空阴沉如墨,连绵的暴雨倾盆而下,仿佛天河倒泻。临江支流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疯狂上涨!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断木杂草,咆哮着、奔腾着,如同挣脱牢笼的凶兽,猛烈地冲击着新建成的堤岸和束水结构!

良港村河堤上,灯火通明!王宁身披蓑衣,如同定海神针般屹立在风雨之中。赵大山、李水生等骨干带领着巡堤队伍,如同绷紧的弓弦,沿着堤岸来回巡视。慕容雪也换上了一身防水的深蓝劲装,默默跟在王宁身侧不远处,警惕的目光扫视着雨幕中的河面。

“报——!丙三区背水坡发现渗水!” 一个村民浑身湿透,踉跄跑来。

“快!按预案!导渗沟!砂石反滤!” 王宁声音沉稳,立刻下令。一队预备队员扛着砂石袋,迅速冲向险情点。

“报——!束水鱼嘴处水流过急,有卵石被冲走!”

“加固组!上备用竹笼!沉入加固!注意安全!” 王宁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是工程最关键的节点!

狂风暴雨中,惊涛拍岸声、风雨呼啸声、村民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惊心动魄的抗洪壮歌!每一次险情的出现,都在考验着工程的坚固和王宁的指挥!每一次险情的排除,都凝聚着所有人的勇气和智慧!

慕容雪看着在风雨中指挥若定、调度有方的王宁,看着他被雨水打湿却依旧挺直的脊梁,看着他眼中那份为守护家园而战的坚定光芒,清冷的眼眸深处,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波澜。这个男人…在朝堂上能挥毫著就惊世《盐政疏》,在田野间能带领百姓筑起安澜堤…他究竟还能带来多少惊喜?

三天三夜!暴雨终于有了一丝减弱的迹象。而良港村新建的河堤,如同中流砥柱,尽管承受了洪峰最猛烈的冲击,多处出现渗水、小范围冲刷,但主体结构岿然不动!束水结构成功将洪峰约束在主河道,避免了溃堤的危险!预设的泄洪区也发挥了作用,分流了部分洪水。

当第一缕微弱的晨曦刺破厚重的云层,雨势渐歇。咆哮了一夜的河水,虽然依旧湍急,但水位已开始缓缓下降。

“水位…水位在降了!”

“我们顶住了!堤没垮!”

“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筋疲力尽却欣喜若狂的欢呼声,响彻了雨后的河岸!村民们相拥而泣,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王宁站在满是泥泞的堤岸上,望着脚下驯服的河流和远处安然无恙的村庄,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秋汛,安然度过!他交给皇帝的第一份答卷,完美收官!

【源能:300/300!MAX!】

【来源:成功抵御秋汛,守护一方平安(+20)】、【治河功成,万民称颂(+15)】、【不负皇命,心念通达(+10)】!源能满溢!】

【提示:源能满溢!可进行一次“深度信息检索”或启动一次“危机推演模拟”!或…解锁一项“知识领域专精(中级)”!请选择!】

王宁没有立刻选择。他转身,看向身旁同样被雨水打湿了鬓角、却依旧清丽如出水芙蓉的慕容雪,深深一揖:

“林姑娘,河道已安。王宁,该赴京了。这一路…有劳姑娘护送。”

慕容雪斗笠下的目光微微闪动,看着眼前这个在风雨中淬炼得越发沉稳坚毅的少年,不,如今已是名动天下的翰林修撰,轻轻颔首:

“职责所在。王修撰,请。”

周县令的饯行宴设在县衙,规格极高。席间觥筹交错,道贺声不绝于耳。王宁应对得体,心思却已飞向那遥远的京城,飞向那深不可测的庙堂,飞向身边这位神秘而强大的“林雪”姑娘。他隐隐感觉到,这趟京城之行,将是他人生命运的又一次重大转折,而慕容雪的身份之谜,也即将在京城揭开。

宴罢,一辆朴素的青篷马车驶出清源县城。驾车的是慕容雪安排的一名沉默寡言、气息沉稳的中年车夫。王宁与慕容雪(林雪)同乘一车。

车厢内,气氛有些微妙的安静。只有车轮碾过官道的辘辘声。

“王修撰。” 慕容雪打破了沉默,声音透过面纱传来,依旧清冷,却少了几分疏离,“京城不比临江。翰林院清贵,却也步步惊心。你那篇《盐政疏》…动了太多人的奶酪。觐见陛下时,慎言。”

王宁心中一凛。他当然知道《盐政疏》的分量。慕容雪这是在提醒他,京城的凶险,远胜洪水猛兽和考场构陷!他看向慕容雪,真诚道:“多谢林姑娘提醒。王宁省得。只是…姑娘似乎对京城,对朝堂,了如指掌?”

慕容雪沉默片刻,并未直接回答,只是淡淡道:“到了京城,你自会知晓。”

王宁不再追问。他闭上眼,感受着马车的颠簸,意识沉入系统光幕。源能满溢,是时候做出选择了。深度检索?危机推演?还是…解锁新能力?

他目光落在“知识领域专精(中级)”的选项上。京城之行,凶险莫测,他需要更强的底牌。结合当前形势…

“解锁:权谋博弈推演(中级)!” 王宁意念微动。

【确认选择:解锁“权谋博弈推演(中级)”!消耗源能300点!】

【解锁成功!】

一股庞大的、关于人心揣摩、势力分析、朝堂规则、博弈策略的信息流涌入脑海!王宁感觉自己的思维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对权力场中的明枪暗箭、合纵连横,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预判能力!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内敛。他看向对面闭目养神的慕容雪,心中暗道:“京城…权谋场…我王宁,来了。”

马车一路向北,朝着帝国的心脏,疾驰而去。车窗外,层峦叠嶂,秋意渐浓。而在那京城巍峨的城门之后,一场围绕着这位横空出世的“寒门翰林”的风暴,已然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