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区的废水处理厂在夜间显得更加阴森,巨大的金属罐体在微光下投下扭曲的阴影。叶承蹲在3号处理站的检修口旁,手中的采集器发出微弱的蓝光。老吴站在不远处把风,时不时紧张地看向监控摄像头——它们理论上已经"故障"了三个月。
"快点,小子。"老吴低声催促,"巡逻队再过二十分钟就到这一区了。"
叶承调整着采集器的参数,确保它能捕获足够浓度的"挽歌粒子"。废水处理厂的沉淀池中含有大量从核心区冲刷下来的能量晶体碎片,是理想的样本来源。采集器的读数突然飙升,显示屏上出现熟悉的六边形光点模式。
"找到了!"叶承迅速将样本密封在防辐射胶囊中。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金属碰撞声和模糊的对话声。
"巡逻队提前了。"老吴脸色一变,"从西侧管道走,快!"
叶承跟着老吴钻进一条狭窄的维修通道,身后手电筒的光束已经开始扫过他们刚才站立的位置。通道内湿滑难行,几次差点滑倒。十分钟后,他们从一处隐蔽的出口钻出,回到了工人居住区。
"给。"老吴递给叶承一个脏兮兮的背包,"里面有三天份的食物和水,还有这个——"他取出一个小型信号干扰器,"能让你避开执政院的追踪芯片扫描,有效期48小时。"
叶承接过背包:"你不跟我一起去B区?"
老吴摇摇头,露出缺牙的笑容:"我这把老骨头爬不动通风管了。再说..."他压低声音,"D-9区还有更重要的事。废水处理只是幌子,地下三层有个废弃实验室,顾老当年留下的。"
叶承眼睛一亮:"研究'挽歌粒子'的?"
"可能吧。入口被封锁了,但我认识几个老家伙,我们正想办法进去。"老吴拍拍叶承的肩膀,"去吧,告诉林音丫头,老吴说的'蝴蝶效应'她就会明白。"
回程比去时更加危险。叶承不得不三次改变路线,避开突然增加的巡逻队。当他终于爬进B7-49号通风管时,全身已经被汗水浸透。管道似乎比上次更加狭窄,呼吸都变得困难。
林音的实验室灯火通明。叶承从通风口看到,她站在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前,投影显示着复杂的能量场模型。他轻敲三下通风口盖板,这是他们约定的信号。
林音头也不抬:"进来吧,别踩到地上的量子干涉仪。"
叶承小心地爬下来,发现实验室比上次更加凌乱。各种仪器堆满了每个角落,中心的大桌上摊开着几十份纸质文件——这在戴森球内极为罕见。
"样本?"林音终于转过身,伸出手。
叶承递过样本胶囊。林音立刻将它放入一台复杂的分析仪中,仪器发出高频嗡鸣。几秒钟后,主屏幕上开始滚动数据。
"比上次的浓度高20%。"林音喃喃自语,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舞,"看这里——"她放大一组波形,"这些粒子不是随机分布的,它们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
叶承凑近屏幕:"像是...某种通讯网络?"
"或者说,神经系统。"林音调出另一组数据,"我分析了你上次的样本,发现'挽歌粒子'的分布模式与生物神经元突触传递惊人地相似。只是规模大了几个数量级。"
她打开一个加密文件,显示出一幅恒星内部结构图:"根据我的计算,如果这些粒子真的来自恒星核心,那么它们的源头应该在这里——"她指向恒星模型的核心区域,"铁镍核心与外层的交界处。"
叶承突然想起什么:"等等,铁-56的磁矩!我最早发现的编码信息中就包含这个数值。"他掏出笔记本,"看,这是粒子传递的物理常数序列。"
林音对比了两组数据,眼睛亮了起来:"这不是随机信息...这是坐标。粒子在告诉我们它们的来源。"她快速操作终端,调出戴森球的结构图,"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戴森球内部应该有一个区域能接收到最强的粒子流..."
两张图叠加在一起,指向戴森球核心区的一个点。
"那里有什么?"叶承问。
林音的表情变得复杂:"理论上,那里是戴森球的初始控制中心,但早在建造中期就被封闭了。官方说法是辐射泄漏。"
"实际上?"
"实际上,"林音压低声音,"顾老的最后一份研究报告提到过那个区域。他称之为'茧室'。"
叶承与林音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这个发现的意义。林音突然关闭所有屏幕:"我们需要更多证据。执政院不会仅凭理论就让我们进入禁区。"
她走向实验室角落的一个保险柜,取出一台微型设备:"便携式量子传感器,我自己设计的。能检测到'挽歌粒子'的量子纠缠效应。"她递给叶承,"下次采集样本时,用它扫描周围环境。如果粒子真的形成网络,我们应该能找到信号最强的节点。"
叶承接过设备,只有手掌大小,却沉甸甸的:"这能帮我们找到'茧室'?"
"也许。"林音的表情罕见地犹豫了一下,"叶承,你知道如果我们猜对了意味着什么吗?戴森球可能不是我们建造的那个戴森球。'茧室'里的东西...可能比恒星本身更古老。"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了几下,随后恢复正常。林音警惕地看向门口:"扫描警报。执政院的例行检查,他们每两周随机抽查一次实验室。"她迅速收拾关键设备,"你得走了,现在。"
叶承将量子传感器藏进衣服夹层:"老吴让我告诉你'蝴蝶效应'。"
林音的动作突然停住,眼中闪过一丝叶承读不懂的情绪:"果然是他。"她快速写下一串数字塞给叶承,"这是我的安全屋坐标,D-9区东侧旧仓库区。如果有紧急情况..."
门外传来脚步声。林音推着叶承向通风管走去:"三天后同一时间,带着新数据回来。"
当叶承爬进通风管时,听到实验室门被打开的声音和一个男人的询问:"林博士,这么晚还在工作?"
"能源模型截止日期提前了。"林音冷静地回答,"需要我出示最新的研究许可吗?"
通风管盖板轻轻合上,切断了后续对话。叶承在黑暗中爬行,脑海中回放着今晚的发现。'茧室'、粒子网络、恒星核心的信号...这一切似乎指向一个难以置信的结论:戴森球内部藏着某个东西,它在通过"挽歌粒子"与外界沟通。
爬出通风管回到仓库区时,叶承的腕表显示已是凌晨三点。他小心地避开监控摄像头,向老吴提供的临时住处走去。量子传感器在口袋里沉甸甸的,不仅因为它的重量,更因为它代表的可能性——他们可能正站在揭开戴森球最大秘密的门槛上。